和景仁试明经大义多不通有感

庠序制犹阙,乡闾教不行。

古于经学政,今也艺虚名。

来者益可鄙,待之因愈轻。

无徒诮其陋,讲劝在公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学校教育制度仍然缺失,乡村的教育没有得到推行。
古代重视经典学习的政策,现在却变成了空有艺术名声的虚名。
对于新来者,人们更加鄙视,对待他们也更加轻视。
不要只是嘲笑他们的浅陋,教育的责任在于朝廷高官和卿相们。

注释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犹:仍然。
阙:缺失。
乡闾:乡村。
教:教育。
不行:没有推行。
古:古代。
经学政:重视经典学习的政策。
今:现在。
艺:艺术。
虚名:空有名声。
来者:新来的人。
益:更加。
鄙:鄙视。
待:对待。
愈:更加。
无徒:不要只是。
诮:嘲笑。
陋:浅陋。
讲劝:教育引导。
公卿:朝廷高官和卿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和景仁试明经大义多不通有感》。诗中反映了当时教育制度的缺失和儒家经典的空洞化问题。"庠序制犹阙"指出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乡闾教不行"则强调乡村教育的衰落。诗人批评当下的教育仅停留在表面,经学的实际功效被忽视,"今也艺虚名"揭示了这种现象。他认为,对于那些不学无术之人,社会应当给予更高的警惕和轻视,"来者益可鄙,待之因愈轻"。最后,诗人呼吁高层官员(公卿)应负起责任,倡导真正的学术和道德教育,"无徒诮其陋,讲劝在公卿",而不是仅仅责备底层人士的浅薄。整首诗寓含对教育改革的期待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

巀嶭高城汉水边,登临谁与共跻攀。

清川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

可笑沉碑忧岸谷,谁能把酒对江山。

少年我亦曾游目,风物今思一梦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夜闻春风有感奉寄同院子华紫微长文景仁

闰后春深雪始销,东风凌铄势方豪。

阳生草木黄泉动,冰破江湖白浪高。

未报国恩嗟病骨,可怜身事一渔舠。

少年自与芳菲竞,莫笑衰翁拥弊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夜宿中书东閤

翰林平日接群公,文酒相欢慰病翁。

白首归田徒有约,黄扉论道愧无功。

攀髯路断三山远,忧国心危百箭攻。

今夜静听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夜意

蕙炷炉薰断,兰膏烛艳煎。

夜风多起籁,晓月渐亏弦。

鹊去星低汉,乌啼树暝烟。

惟应墙外柳,三起复三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