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剡僧孜书记

县如残寺裹荒城,僧干穷缘耐苦声。

虽把慈悲供日用,可能方便徇人情。

四明山背看云近,九里湾头呷水清。

支遁后身偏念我,惠来诗好愧兼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县城如同破败的寺庙环绕着荒凉的城市,僧侣们在贫困中忍受着艰辛的声音。
虽然他们日常供应慈悲,但是否能灵活变通以满足人的需求呢?
在四明山的背后,云朵仿佛触手可及,九里湾的水清澈宜人。
支遁的后辈特别挂念着我,惠来的诗歌优美,让我感到既荣幸又惭愧。

注释

县:县城。
残寺:破败的寺庙。
裹:环绕。
荒城:荒凉的城市。
僧干:僧侣。
穷缘:贫困。
耐苦声:忍受艰辛的声音。
慈悲:仁慈之心。
日用:日常生活。
方便:灵活变通。
徇:迎合。
四明山:地名,位于中国浙江。
背看:从背后看。
云近:云朵仿佛近在咫尺。
九里湾:地名,可能也是河流或海湾。
呷水清:饮水清澈。
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
后身:后辈。
偏念:特别挂念。
惠来:地名,可能指诗人。
诗好:诗歌优美。
愧兼荣:感到既荣幸又惭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偏远山区寺庙的景象,以县治为残寺环绕的荒凉之城,僧侣们在贫困中坚守,生活简朴却充满慈悲。他们日常修行以慈悲为本,但在面对人的需求时,也会尽力去顺应人情,体现出僧人的通达与人性关怀。

诗人通过“四明山背看云近”一句,展现了僧人们身处自然之中的宁静与超脱,而“九里湾头呷水清”则暗示了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心境清澈。最后一句提到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的后人对诗人的特别关照,以及惠来(另一位僧人)的诗歌才华,使得诗人感到既受尊敬又有些惭愧,这种情感交织体现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敬仰和自我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言僧人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僧侣群体的敬意和对自己心境的微妙体悟。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次韵徐何慊九日登高

广莫亭前秋气清,招邀酒伴走庖兵。

悠然谁解知真意,乐只应须在太平。

直到上峰饶独步,尽收下界入双明。

满头芬馥随归马,惟有黄花不世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徐何慊咏雪

冯夷剪水暗中央,映带同云浅与黄。

旋积层寒消宿瘴,平铺一白洗时妆。

行仙休羡王恭兴,僵叟应关洛令肠。

不觉喜吟丰岁瑞,方知知是为民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徐直翁仙霞岭近衢州

道大谁能用,功名一念微。

释然文石梦,轻似岫云归。

霞岭空重历,天书的又飞。

翻身凤池去,分阃却成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徐鳞卿

百罹身世不成家,赢得萧萧两鬓华。

梦想山行三载里,绸缪亲谊百年赊。

苍颜一见如枯柏,佳语相延总粲花。

别后有诗须狎寄,莫嫌踏险路谽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