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李楫宅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翻译

寂静的门口秋草丛生,整日都听不到车马的声响。
有客人来到深深的巷子里,寒冷的树林下传来犬吠声。
头发散乱尚未插簪,手中还拿着道家的书籍在阅读。
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是那些乐于谈道安于贫困的人。
结束了宜城的饮酒,又回到了洛阳的朋友圈。

注释

闲门:指无人造访的门户。
秋草色:秋天草木枯黄的颜色。
终日:整天,一天到晚。
车马: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此处代指访客。
客:客人。
深巷:偏僻的小巷。
犬吠:狗叫。
寒林:形容树木萧疏,给人以寒冷之感。
散发:披头散发,古代文人的一种放纵不拘礼法的行为。
时未簪:没有束发插簪,表示随性自在。
道书:道教的书籍。
行尚把:仍在阅读,手不释卷。
同心人:志趣相投的人。
乐道安贫:乐于追求道义,安于清贫的生活。
一罢:一次结束。
宜城酌:宜城县的饮酒聚会,宜城是地名。
还归:回到。
洛阳社:洛阳的社交圈子,可能是指朋友或同道中人的聚集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生活状态。开篇"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两句,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萧索的景象,门前长满了秋草,整日没有人来人往的车马声,显现出诗人所在之地的冷清与宁静。接着"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即便是有人到访,也只能在深邃的小巷中出现,他们的到来还引得狗儿在寒冷的林下吠叫,这些细节都增加了一种深远与寂静的氛围。

诗人不仅生活环境选择宁静,而且连日常的装饰都显得随意"散发时未簪",头发没有束起,更像是对物质享受的淡泊。"道书行尚把"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道家思想的追求与执着,手中拿着道家的典籍,在行走间依旧研读不息。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之人的珍视,以及对那种安于清贫、乐在道法的心境。最后两句"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则描绘了一次简短的外出饮酒之后,又返回自己所居住的洛阳城社团聚的地方,这里可能是诗人精神上的避风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静谧生活场景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与平和的心境,以及对友情与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问寇校书双溪

君家少室西,为复少室东。

别来几日今春风,新买双溪定何似。

馀生欲寄白云中。

形式: 古风

齐州送祖三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

形式: 古风

别綦毋潜

端笏明光宫,历稔朝云陛。

诏刊延阁书,高议平津邸。

适意偶轻人,虚心削繁礼。

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

高张多绝弦,截河有清济。

严冬爽群木,伊洛方清泚。

渭水冰下流,潼关雪中启。

荷蓧几时还,尘缨待君洗。

形式: 古风 押[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