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

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

焙乾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

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

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

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

漫堆閒屋任尘土,七十年来人不知。

而今制作已轻薄,比于古纸诚堪嗤。

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稍推。

五六年前吾永叔,赠予两轴令宝之。

是时颇叙此本末,遂号澄心堂纸诗。

我不善书心每愧,君又何此百幅遗。

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缣箱何所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寒冷溪水浸泡着树皮,夜晚月光下捣制,敲碎冰块提帘均匀涂抹油脂。
晾干后坚韧光滑如铺开的玉,一幅能卖百钱,从不怀疑它的价值。
江南的老人中还有在世的,曾给我讲述过江南的往事。
李主用它来收藏在秘府,外人轻易无法见到。
即使城池被攻破,仍有数千幅留存,进入本朝被视为奇珍。
它们随意堆放在闲置的房屋,几十年来无人问津。
如今的制作工艺已经变得轻薄,与古纸相比实在可笑。
古纸质地精细,光泽饱满,近年来也有爱好者开始推崇。
五六年前,我的好友永叔赠我两轴,让我视若珍宝。
那时详细讲述了这些纸张的来历,于是有了‘澄心堂纸诗’的称号。
我不擅长书法常感惭愧,你又为何赠送我这百幅呢。
这让我更加羞愧不敢拒绝,暂且收进丝织的箱子,不知有何用意。

注释

浸楮:浸泡树皮,指造纸的原料。
舂夜月:夜晚捣制。
匀割脂:均匀涂抹油脂。
秘府:皇家的藏书或档案库。
破:被攻破。
澄心堂纸诗:以纸张为主题的诗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通过对澄心堂纸的描绘和历史追溯,表达了对珍贵古纸的感慨与敬仰。首句“寒溪浸楮舂夜月”形象地展现了古法造纸的过程,深夜月光下,纸张在清冷溪水中浸泡,然后捣碎,体现了工艺的精细和时间的沉淀。接下来的“敲冰举帘匀割脂”进一步描绘了制纸时的细致操作。

诗人提及这些纸张曾被南唐李主珍藏,寻常人难以得见,即使历经战乱,仍有数千幅留存下来,这显得尤为珍贵。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古纸逐渐被遗忘,闲置在尘土中,无人问津。诗人感叹现代纸张制作的轻薄,与古纸相比,显得逊色许多。

最后,诗人提到好友宋学士赠送他澄心堂纸,并回忆了当时的情景,为此纸写下诗篇,自谦不善书法,却也感激朋友的馈赠,因此收下并深感羞愧。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纸张,表达了对传统技艺的怀念和对珍贵文化遗产的珍视之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答张子卿秀才

茫茫九土中,天网该时秀。

有凤不收罗,有麟不获狩。

贤豪为咨嗟,都邑诵琼琇。

而我当是时,欲见恨未遘。

忽过广平居,遇子乃邂逅。

怀中二新篇,幸出洗昏瞀。

一美韩公子,一语南方寇。

铿然青琅玕,交戛风雨骤。

辄用告众多,亦未甚便售。

固知至珍物,不入市井贸。

昨朝惊扉鸣,始悟子来扣。

钜编高贮襟,细卷仍函袖。

麻衣踏犀靴,再拜谨以授。

因之重感怆,世德实有旧。

文体古为徒,家声喜能又。

其间赞愚辞,愧累将恐诟。

摩拂李杜光,诚与日月斗。

退之心伏降,安得此孤陋。

岂能造春荣,岂解易星宿。

一身犹寒饥,生未饱藜豆。

高高河汉流,肯下借湔漱。

虫鱼傥无施,捉撮不乖缪。

聊此慰穷愁,文章终莫就。

庭前枯石榴,寒雀并清昼。

逍遥独咏歌,寄翼与报酬。

形式: 古风

答张令卷

尝闻甥似舅,似舅诗尤少。

古意得河源,新声变春鸟。

读之不敢倦,十未能一晓。

颠倒文字间,使吾心扰扰。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

春芽研白膏,夜火焙紫饼。

价与黄金齐,包开青蒻整。

碾为玉色尘,远及芦底井。

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答鹅湖长老绍元示太玄图

鹅湖有鹅吾不问,鹅湖无鹅吾不疑。

道士须换黄庭经,释子自名太虚辞。

噫嘻兮,此意迥与山阴别,我亦曾非逸少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