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

飒然风雨作新凉,卧听檐声气韵长。

驱扫炎蒸逐流火,招邀秋月到虚堂。

日边梦断甘飘泊,泽国音稀堕渺茫。

犹喜北窗灯可近,简编为释九回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秋雨》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描绘了秋雨带来的清新凉爽之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

首联“飒然风雨作新凉,卧听檐声气韵长”描绘了秋雨来临,带来了一丝清新的凉意,诗人躺在床上倾听檐下滴落的声音,感受着这独特的韵律与气息。这里通过“飒然”、“新凉”、“檐声”等词,生动地展现了秋雨的特点和给人带来的宁静与凉爽。

颔联“驱扫炎蒸逐流火,招邀秋月到虚堂”进一步描述了秋雨驱散夏日的炎热,如同驱逐流动的火焰,同时邀请秋月来到空旷的厅堂,营造出一种清凉、静谧的氛围。这里的“炎蒸”、“流火”、“秋月”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清凉与宁静的渴望。

颈联“日边梦断甘飘泊,泽国音稀堕渺茫”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反思。在“日边梦断”中,诗人似乎在回忆往昔,而“甘飘泊”则表明了他对漂泊生活的接受与理解。同时,“泽国音稀堕渺茫”可能暗指远离家乡或失去联系的朋友,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思念之情。

尾联“犹喜北窗灯可近,简编为释九回肠”则是诗人情感的转折与升华。尽管生活充满波折,但诗人仍然感到满足,因为北窗的灯光可以照亮他的心灵,书籍成为了他排解愁绪的良药。这里的“简编”指的是书籍,“九回肠”形容内心的复杂情绪,通过阅读与思考,诗人得以释放内心的困扰,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读韩偓诗并记有感(其一)

唐室昔不竞,天纲遂陵迟。

阉竖擅朝政,奸雄肆觎窥。

天子遭迫胁,翠盖蒙尘飞。

矢石集黄屋,四郊皆鼓鼙。

群凶虽殄灭,国命亦已移。

韩子司翰苑,实被昭宗知。

忠言虽屡贡,颠厦诚难支。

谪官旅南土,召复不敢归。

当时白马驿,从横卿相尸。

投之浊流中,至今耆旧悲。

夫子乃幸免,祸福良难期。

假道寓沙阳,空门知所依。

虽踰二百载,犹传赠僧诗。

邑令真好事,作记刊丰碑。

文辞虽浅陋,事实颇可追。

读之三叹息,吊古情悽洏。

寄声藏去者,擅有将奚为。

形式: 古风

读韩偓诗并记有感(其二)

词臣谪去堕天南,诗墨从来榜寺檐。

好事不须收拾去,世间遗集有香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志宏复示秋意五篇次韵和之(其一)

秋风到枕前,策策鸣窗苇。

起看山吐月,残夜楼明水。

皎月与我心,清净两无滓。

玉露滴烟霄,飘然杂桂子。

姮娥应笑人,仳离放红蕊。

乘风游广寒,三十亿万里。

宫阙不胜寒,九奏感人耳。

不如且世间,浩歌书著纸。

形式: 古风

志宏复示秋意五篇次韵和之(其二)

秋色一夜改,白露漙苍苇。

冠屦变凄清,如濯沧浪水。

慢肤素多汗,执热结成滓。

振衣得新凉,俨若侍君子。

起观庭中花,露叶耿烟蕊。

景物但可人,溪山即吾里。

浮生驹过隙,百年一瞬耳。

惟有古圣贤,高名在毫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