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偓诗并记有感(其二)

词臣谪去堕天南,诗墨从来榜寺檐。

好事不须收拾去,世间遗集有香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读韩偓诗并记有感(其二)》。诗中表达了对韩偓诗歌的赞赏与共鸣,以及对文学作品流传与保存的感慨。

首句“词臣谪去堕天南”,描绘了韩偓因遭贬谪而远离京城,流放到南方的情景。这里的“词臣”指文人,暗示韩偓虽身处逆境,但其才华并未消减。这一句通过空间上的远离,形象地展现了韩偓命运的转折和生活的变迁。

次句“诗墨从来榜寺檐”,则转而赞美韩偓的诗歌成就。这里的“榜寺檐”可能是指寺庙的屋檐,象征着韩偓的诗歌如同墨迹一般,不仅在寺庙这样的宗教场所留下印记,更是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句诗强调了韩偓诗歌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后两句“好事不须收拾去,世间遗集有香奁”,表达了对韩偓诗歌及其作品流传的感慨。这里“好事”指的是韩偓的诗歌成就,“不须收拾去”意味着这些美好的作品无需刻意寻找或收集,因为它们已经广泛传播,被世人所熟知和珍藏。“世间遗集有香奁”则进一步强调了韩偓诗歌的珍贵性和流传的广泛性,如同珍贵的书籍被收藏于精美的香奁之中,供后人阅读与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韩偓诗歌的赞美和对其作品流传的感慨,体现了对文学艺术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志宏复示秋意五篇次韵和之(其一)

秋风到枕前,策策鸣窗苇。

起看山吐月,残夜楼明水。

皎月与我心,清净两无滓。

玉露滴烟霄,飘然杂桂子。

姮娥应笑人,仳离放红蕊。

乘风游广寒,三十亿万里。

宫阙不胜寒,九奏感人耳。

不如且世间,浩歌书著纸。

形式: 古风

志宏复示秋意五篇次韵和之(其二)

秋色一夜改,白露漙苍苇。

冠屦变凄清,如濯沧浪水。

慢肤素多汗,执热结成滓。

振衣得新凉,俨若侍君子。

起观庭中花,露叶耿烟蕊。

景物但可人,溪山即吾里。

浮生驹过隙,百年一瞬耳。

惟有古圣贤,高名在毫纸。

形式: 古风

志宏复示秋意五篇次韵和之(其三)

秋风振回溪,宿鹭起汀苇。

孤飞一片雪,寒影落烟水。

羽毛可为仪,皓洁绝埃滓。

心迹两翛然,邈若佳公子。

却栖碧山岑,瑶树发琼蕊。

岂知黄鹄心,一举眇千里。

翔集太液池,彼此皆戏耳。

丹青虽善画,为我拂水纸。

形式: 古风

志宏复示秋意五篇次韵和之(其四)

秋风入虚堂,凄微带烟苇。

堂中拙居士,湛然如止水。

默坐观是心,自觉无纤滓。

不知读何经,但说舍利子。

心清闻妙香,天花散芳蕊。

含容河沙界,方寸知几里。

神光常在目,妙响不离耳。

处处获圆通,谁云钻故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