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年来身计欲何为,跌宕无成一轴诗。
懒把行藏问詹尹,愿将生死遇秦医。
丹青效虎留心拙,斤匠良工入手迟。
此日知音堪属意,枯桐正在半焦时。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惟深所作,名为《呈荆公》。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情抒怀诗。
“年来身计欲何为”一句,开篇便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岁月中所积累的知识和能力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施展。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无奈。
“跌宕无成一轴诗”则透露出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挫折感。尽管他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积累,但却难以形成完美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展现的遗憾。
“懒把行藏问詹尹”、“愿将生死遇秦医”两句,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文学才能与古代名医秦扁的高超医术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于才华不被赏识的无奈,以及对能够发现自己价值的人或事物的渴望。
“丹青效虎留心拙”、“斤匠良工入手迟”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画家和工匠的手艺,强调了技艺的精湛与否往往在于细节的打磨,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
“此日知音堪属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能够理解自己艺术追求的人持有深厚的情感。这里的“知音”,指的是能够欣赏和理解诗人才华的人。
最后,“枯桐正在半焦时”则是用枯树被火焰烧灼来比喻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即将爆发的创作热情,也暗示着一种急迫感,好像自己的文学生命力正处于燃烧的紧要关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才华与现实环境之间冲突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于理解和赏识的强烈渴望,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徙居长洲。方龟年子。早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躬耕田间,闲则读书。徽宗崇宁四年以遗逸荐,为兴化军助教。所为诗精诣警绝,甚为王安石所称赏。有《方秘校集》
释卷趋南亩,霜风报穫时。
不才谋事拙,寸禄及亲迟。
通塞终难问,短长今自知。
何年得乘兴,闲趁逸人期。
使君萧洒上宾闲,金地无人昼敞关。
风静箫声来世外,日长仙境在人间。
诗成郢客争挥翰,曲罢吴姬一破颜。
此节东南无此会,高名千古映湖山。
宝刹临苍峡,门迎万里船。
湍声沉鸟语,岸沫拥蛟涎。
朝供收崖栗,宵瓶煮石泉。
平生林壑趣,向此合留连。
吴郡声名顾与张,龙门当日共升堂。
青衫始见登华省,丹旐俄闻入故乡。
含泪孤儿生面垢,断肠慈母满头霜。
嗟君十载人间事,不及南柯一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