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六日作

隔江见雨来,尤苦风大疾。

蓬蓬宇宙中,掀搅若无物。

百川水倒流,瓦石亦飞越。

浓云最轻浮,暂聚非永结。

随吹东西扬,散漫颇仓猝。

竟无点滴惠,初势不可遏。

正昏露青天,方曀见白日。

但增尘土高,益使水泉竭。

农夫忧岁事,怅望眼流血。

蛟龙不能神,卷尾藏窟穴。

空馀鸟雀噪,庭户晚更热。

深夜气稍苏,林端挂明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夏日暴雨来临前的景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风雨交加、天地混沌的壮阔画面。诗人孔平仲以细腻的观察力捕捉到自然界的细微变化,通过“隔江见雨来,尤苦风大疾”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幅风雨欲来的紧张氛围之中。

接着,“蓬蓬宇宙中,掀搅若无物”,形象地描绘出狂风肆虐、万物颠簸的情景,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翻转过来。随后,“百川水倒流,瓦石亦飞越”,进一步渲染了暴雨即将来临的震撼场面,水势之猛、破坏之力可见一斑。

“浓云最轻浮,暂聚非永结”,诗人对云层的描绘既展现了其短暂与瞬息万变的特点,也暗示了暴雨的暂时性。接下来,“随吹东西扬,散漫颇仓猝”,描绘了云层在风的作用下四处飘散、迅速扩散的状态。

“竟无点滴惠,初势不可遏”,表达了暴雨并未如愿降临,反而加剧了旱情,凸显了自然现象的不可预测性和人类的无奈。最后,“农夫忧岁事,怅望眼流血”,直接点出了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民的忧虑和绝望之情跃然纸上。

“蛟龙不能神,卷尾藏窟穴”,以蛟龙躲避风雨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自然力量的强大。而“空馀鸟雀噪,庭户晚更热”,则描绘了暴雨未至却带来的一丝凉意,以及暴风雨前的闷热感。

“深夜气稍苏,林端挂明月”,则以深夜的宁静和月光的照耀,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抹希望的色彩,暗示着风雨过后总有光明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他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和忧虑。孔平仲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巧妙结合,使得这首诗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富含深邃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暇日至家园

仕宦吾已知,退休不如早。

九江园地胜,万个竹色好。

每到必徘徊,翛然寄怀抱。

于此筑亭台,于彼植花草。

傍岭更栽松,引池将溉稻。

经营各有处,何日室遂考。

薄田方待岁,一雨洗枯槁。

指谷以易泉,橐囊助倾倒。

茅茨若粗完,世路迹可埽。

南山多白云,临望娱我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城东作

九江非吾土,久寓忘羁栖。

丘坟之所宅,舍此亦安归。

钱官最閒暇,因得治其私。

松楸郁在望,时复至郊圻。

驾言上东原,蔼蔼晨露晞。

草木新过雨,秀色可疗饥。

念此道旁民,散居在山蹊。

新秋百物熟,入城各有携。

芋迸紫卵壮,姜抽红笋肥。

欓香忆烹鲤,稻白想流匙。

养生无不有,美味仍及时。

此土遂可老,行当结茅茨。

云水有深约,尘埃无尽期。

人生适意耳,富贵亦何为。

形式: 古风

送郑君玉

西风黄叶下,送子以秋色。

彭蠡一归舟,关山远行客。

民思似秤平,郡戴如弦直。

交游亦难值,出语皆肝膈。

形式: 古风

出城一首

驱马出北门,秋色满平皋。

泄云弄微阴,寒日照我袍。

遵途升复降,控纵亦已劳。

落松被径软,青蒿倚崖高。

南顾临大江,厉风蔚波涛。

蛟龙正崛强,舟楫未易操。

亦有溯洄人,扬帆气方豪。

覆舟谅由险,岂曰命所遭。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