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作

九江非吾土,久寓忘羁栖。

丘坟之所宅,舍此亦安归。

钱官最閒暇,因得治其私。

松楸郁在望,时复至郊圻。

驾言上东原,蔼蔼晨露晞。

草木新过雨,秀色可疗饥。

念此道旁民,散居在山蹊。

新秋百物熟,入城各有携。

芋迸紫卵壮,姜抽红笋肥。

欓香忆烹鲤,稻白想流匙。

养生无不有,美味仍及时。

此土遂可老,行当结茅茨。

云水有深约,尘埃无尽期。

人生适意耳,富贵亦何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的《城东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故乡,寄居他乡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九江非吾土,久寓忘羁栖”点明了诗人身处异乡,时间久了便忘记了羁旅之苦。接着“丘坟之所宅,舍此亦安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即使在异乡,也难以找到归属感。

“钱官最閒暇,因得治其私”描述了诗人利用闲暇时间,治理自己的私事,可能是指耕种田地或打理园艺。接下来“松楸郁在望,时复至郊圻”则描绘了诗人时常前往郊外,欣赏自然风光,寻找心灵的慰藉。

“驾言上东原,蔼蔼晨露晞”写出了诗人清晨驾车前往东原,晨露已干,空气清新,充满生机。随后“草木新过雨,秀色可疗饥”则通过描写雨后草木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念此道旁民,散居在山蹊”转而关注到身边的百姓,他们散居在山间小路,生活虽简朴却自得其乐。诗人通过“新秋百物熟,入城各有携”描绘了秋季丰收的景象,人们带着收获的果实进城,分享喜悦。

“芋迸紫卵壮,姜抽红笋肥”具体描述了食物的丰富多样,芋头饱满,姜芽鲜嫩,展现了生活的丰饶。接下来“欓香忆烹鲤,稻白想流匙”通过回忆烹煮鲤鱼和想象米饭的美味,进一步强调了食物的美好。

“养生无不有,美味仍及时”总结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好,无论是食物还是自然景色,都能及时享受。最后“此土遂可老,行当结茅茨”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此终老的愿望,愿意在这里建造茅屋,与自然和谐共处。

“云水有深约,尘埃无尽期”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全诗以“人生适意耳,富贵亦何为”结束,强调了生活的本质在于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而非外在的财富和地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送郑君玉

西风黄叶下,送子以秋色。

彭蠡一归舟,关山远行客。

民思似秤平,郡戴如弦直。

交游亦难值,出语皆肝膈。

形式: 古风

出城一首

驱马出北门,秋色满平皋。

泄云弄微阴,寒日照我袍。

遵途升复降,控纵亦已劳。

落松被径软,青蒿倚崖高。

南顾临大江,厉风蔚波涛。

蛟龙正崛强,舟楫未易操。

亦有溯洄人,扬帆气方豪。

覆舟谅由险,岂曰命所遭。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九日独登曹亭

重阳不见菊,节物愈凋零。

性复不嗜饮,对酒只如酲。

秋堂静便卧,既起思殊清。

登高未免俗,亦不造林坰。

屋西连郡郛,木末乃曹亭。

杖藜只独往,坐对南山青。

萧瑟西风高,泱漭滞雨晴。

断云见天色,残潦知地形。

遥峰落照敛,别浦暝烟生。

归鸟向村急,孤舟当渡横。

此时有佳兴,乃恶闻人声。

况令预尊俎,而使听竽笙。

嗟吾趣尚僻,取笑世上英。

岂宜滥簪绂,但可老柴荆。

形式: 古风

寄常父

愁霏久不霁,翳此白日光。

阴风薄庭柯,落叶堕我旁。

萧条秋气高,百感搅中肠。

侧观南飞雁,肃肃尚有行。

念昔来此土,弟昆各康彊。

二季皆鸑鷟,梧桐殒朝阳。

踟蹰故所游,墟墓草已荒。

会合须臾期,去日一何长。

吾兄近仳别,咫尺非异方。

官守畏简书,羁绊不得骧。

如星限河汉,东西但相望。

江鱼肥可荐,庭菊粲以芳。

峥嵘时节晚,谁与共一觞。

伯氏副边城,苦寒天早霜。

石火虽云煖,不如还故乡。

群飞隘霄极,弱羽因飘扬。

禄薄未足饱,胡为久皇皇。

古人有三高,彼岂悦膏粱。

愿言同斯志,毕景事耕桑。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