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度量无私本至公,寸心贪得意何穷。
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
这首诗《题米仓壁》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以“度量无私本至公,寸心贪得意何穷”开篇,将无私与贪婪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进行了鲜明对比。前两句中,“度量无私本至公”赞扬了高尚的品德和公正无私的精神,而“寸心贪得意何穷”则揭示了内心贪婪的无尽欲望,形成强烈反差。
接下来的“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引用了道家哲学中的两位重要人物——老子和庄子的名字,暗示了对道家思想的借鉴。诗句意在表明,如果让老子或庄子这样的哲学家看到这种贪婪与无私的对比,他们可能会认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斗与衡)都应被去除,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与欲望的境界,实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引用哲学思想,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欲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它不仅富有哲理,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征车少憩林间寺,试问南枝开未开。
日暮天寒无酒饮,不须空唤莫愁来。
输尽王租生理微,野僧行乞暮还归。
山空日落无钟鼓,只有虚堂蝙蝠飞。
疾风吹雨满征衫,陆走川行两不堪。
尘事萦人心事远,濯缨何必在江潭。
门前三径长蒿莱,愧予慇勤千里来。
校罢遗书却归去,此心元自不曾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