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周功崇

闽岭浮沈二十年,归心日夜梦江天。

谩题甲乙烦君看,若说功名只自怜。

造物小儿知薄相,个中老子已忘筌。

一筇闻作东南去,岂欲求人左海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在福建山区漂泊了二十年,日夜思念着回归江边的故乡。
随便写下这些甲乙之事麻烦你看,如果说追求功名只是自我怜悯罢了。
造物者似乎知道我命运不佳,而我早已忘却了追求功名的工具——
如今手持竹杖打算往东南方去,哪里是为了在海边寻求他人的庇护。

注释

闽岭:福建山区。
二十年:长时间。
归心:思乡之心。
江天:江边的天空。
谩题:随意书写。
甲乙:泛指琐事。
烦君看:麻烦你看。
功名:功业和名声。
造物小儿:造物者(比喻命运之神)。
薄相:不佳的命运。
忘筌:忘记追求的目标。
筇:竹杖。
东南去:往东南方向。
左海边:海边的东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的无限思念和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闽岭浮沈二十年"一句,表明诗人长时间漂泊在外,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深可以从这漫长的岁月中感受出来。"归心日夜梦江天"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对故土的渴望,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

接着,"谩题甲乙烦君看"可能是在询问或告知某人关于自己的诗作,表面上是自谦之词,但实际上也透露出一种希望他人理解和认可的期盼。"若说功名只自怜"则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并不放在心上的态度,这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怀。

"造物小儿知薄相"中的“造物”指的是自然或天地,“小儿”比喻自己,"薄相"则是指世间的名利。诗人自称为"小儿",表达了一种谦逊之意,同时也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脱和不屑一顾。

"个中老子已忘筌"中的“个中”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内心,“老子”则是对自己的自称,“忘筌”则意味着已经放下了世间的牵挂,这里的“筌”可以理解为名利或世俗的羁绊。

最后两句"一筇闻作东南去,岂欲求人左海边"。这里的“一筇”可能是指某种消息或讯息,“东南去”则暗示着诗人希望向更远的地方前进,而"岂欲求人左海边"则是在质疑是否需要到达那么遥远的地方去寻找什么。这样的表述,既有对自由行走的渴望,也有对世俗纷争的逃避。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于归乡和自然生活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84)

朱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磻叟书云牡丹酴醾已尽胡不归

客次惊衰白,归期先牡丹。

空枝兼病力,啼鸟问愁端。

平日长相忆,东风忍不看。

冰容亦零落,唯是有春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繁暑

繁暑不可度,病馀少见招。

投邻借轩卧,信手得书饶。

寿我药双笈,惊人诗一瓢。

醒心凭雪鹭,只恐日薰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邈书寄出与李知哲唱和诗次韵

邂逅招提顿客辀,十年尘土且休休。

三人月下从渠便,二老风流到我不。

南北只今无好语,山川如许更悲秋。

故应剩作锵金句,莫羡群儿万户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九日与数客登善福院之绝顶晚饮茗饮阁予以病先归赋十二韵

风日迫佳节,一川秋意昏。

临高分石磴,却立数烟村。

楚制随云物,蛮花照酒痕。

龙山嗟未久,蓝水想空存。

鸿雁频收唳,茱萸几断魂。

拍肩寻熟路,登阁换馀樽。

钟梵规绳阔,亲朋笑语温。

加笾携海峤,闻笛忆乡园。

梦记南柯守,兵看左角奔。

诗凡羞晋宋,发短任乾坤。

汝辈禅心起,今生道眼浑。

不知东嶂外,滟滟涌金盆。

形式: 排律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