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久旱作问诗(其二)》。诗中以“问风”开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与关切。诗人借风扫云开的景象,引出对雨水的呼唤,寓意着对解除旱情的渴望。接着,诗人指出在干旱之年,庄稼因缺水而生长受阻,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计与财富积累。
“本为虞琴唤汝来”,这里的“虞琴”可能象征着音乐或某种美好的期待,诗人借此表达希望风能带来雨水,如同琴声般美妙和谐地滋润大地。然而,现实却是“桑麦青乾天不雨”,即尽管人们期盼雨水,但天空并未降下甘霖,使得庄稼干枯,暗示了自然界的不可控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最后,“更将何物阜民财”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如何解决干旱问题、促进民生发展的深深忧虑。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也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时的思考与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怀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