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行路易十五首(其十五)》由唐代诗人傅翕所作,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比喻,探讨了佛教中的解脱与觉悟之境。诗中以“无我无人真出家”开篇,强调真正的出家并非外在形式上的剃发与穿袈裟,而是内心的觉悟与超越。接着,“何须剃发染袈裟”一句,进一步否定形式主义,指出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在的转变而非外在的装扮。
“欲识逍遥真解脱,但看水牛生象牙”这一联,运用了水牛生象牙的奇特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真正的解脱与逍遥并非通过追求外在的改变或物质的提升所能达到,而是在于心灵的觉醒与超越。水牛象征着平凡与自然,而生出象牙则暗示着超越与升华,两者之间的对比,揭示了内在精神世界的转变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后两句“行路易,路易君谛听”,提醒读者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要保持谦逊与倾听的态度,因为真正的智慧往往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最后,“无觉无菩提,无垢亦无净”总结了全诗的核心思想,即真正的觉悟与清净,并非依赖于外在的标记或状态,而是内心深处的觉醒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佛教中的解脱之道,强调了内在精神的觉醒与超越,而非外在形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