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嘴

俯吸落日气,仰吐初月华。

容腹未及斛,作意偏谽谺。

林阴石垂掌,与云相攫拿。

揉之极纷碎,散如杨柳花。

蛎房布空洞,潟下多潜蛇。

昆布春不生,搏浪惟有沙。

投身生大怖,坦履亦槎枒。

谁云千丈潭,自灿光明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喇叭嘴”这一独特地形的所见所感,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

首句“俯吸落日气,仰吐初月华”,以“吸”和“吐”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从地面仰望天空,从低处吸收落日余晖,从高处吐出初升月光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天地交融的意境。

接着,“容腹未及斛,作意偏谽谺”,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自己仿佛能容纳巨大的空间,但又特别在意于探索和感受那些奇特、崎岖的地形,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林阴石垂掌,与云相攫拿”,描述了树木茂密、岩石如手掌般伸出,与天上的云彩相互交织、争夺空间的画面,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揉之极纷碎,散如杨柳花”,诗人将眼前的景象比作揉碎的杨柳花,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细腻与柔美,也隐含了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哲理。

“蛎房布空洞,潟下多潜蛇”,通过蛎房(牡蛎壳)的排列和空洞,以及下方可能存在的潜蛇,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

“昆布春不生,搏浪惟有沙”,“昆布”在这里可能是指海藻类植物,诗句表达了春天来临时,此处并未生长出昆布,只有沙滩与波浪相伴,暗示了特定地理环境下的生态特征。

“投身生大怖,坦履亦槎枒”,诗人亲自体验了这片区域的恐怖与险峻,即使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最后,“谁云千丈潭,自灿光明霞”,诗人反问,谁说这里只是一个深达千丈的潭水,它自身却闪耀着如同霞光般的光芒,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非凡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追求与赞美。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笑天狮子岭

大阊扬鼓旗,干城有神兽。

祗林多野狐,法王正西狩。

角为苍龙精,一拳此钟秀。

孤雄不受羁,莽莽冠诸岫。

海氛东出关,远避不敢寇。

况存欢喜心,讵嫌生相陋?

莲洋双峡悬,峡石作牛斗。

安知驺吾祥,能徵王者寿。

我行摩其巅,挺然骨巉瘦。

愿以千丈绳,絷之贡天厩。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饥饱岭

人寿无百年,能得几饥饱。

髀肉方待生,皤然发先老。

此岭谁所名,名之非臆造。

我佛崇慈悲,众生有同抱。

知尔尘中来,怜尔色枯槁。

香厨一粒供,九地共除恼。

况以真实义,随缘具栲栳。

雨露有大滋,生机发春草。

我行如倦马,意亦属刍稿。

斋钟犹未鸣,赴食尚云早。

形式: 古风

月夜坐海印池

空池但有竹柏影,初月窥人海东岭。

吾衣拖碧如远山,欲化云痕落千顷。

远山如鬟如画屏,薄烟染为荷叶青。

画屏一扇一鬟倚,春泉作佩风泠泠。

梵呗不鸣塔铃语,孤鹤飞来月方午。

定月不扰诸天眠,高鹤能令万象俯。

天花一拂层殿开,芙蓉捧出金银台。

明边虹影挂松树,暗中露气生莓苔。

斯时独客旷无住,身可栖瓢且浮去。

放歌溟渤五岳小,浴梦蓬莱万星曙。

寸心静得絪缊香,瘦猿斜睇西玉梁。

谁知空谷清钟夜,绝似人间暮雨凉。

形式: 古风

鹫峰烟霞馆二章(其一)

四监祠堂万木荣,纡随木势敞轩楹。

鸟巢黄有松花色,佛磬疏如滴水声。

远递乱篁遮别壑,倒吹云片上雕甍。

维摩信可毗耶住,不向空天问化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