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田登所作,名为《次安定》。诗中描绘了一幅遥远而宁静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疆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
首联“星槎渺渺逐行云,骚客情悰入雁群”,以“星槎”比喻诗人远行的船只,仿佛在云间穿梭,隐喻着诗人的思绪如同飘荡的云朵般自由自在。同时,“骚客情悰入雁群”则借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典故,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南飞的大雁之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向往。
颔联“寒日人过天水郡,高原秋老隗嚣坟”,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寒日之下,人们穿行于天水郡,高原上秋色已老,古老的隗嚣坟墓静静地矗立在苍茫大地之上。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蕴含着对历史的追思。
颈联“民居土穴冬应暖,秋垦青山昼正勤”,转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描写。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他们的居住环境也能保持温暖;秋天里,他们不辞辛劳地在青山上耕作,白天忙碌的身影映衬出勤劳的生活态度。
尾联“风俗淳庞犹太古,莫教全璞易深文”,表达了对当地淳朴民风的赞赏,并提醒人们不要让这种原始的美被复杂的文字所掩盖。这句话既是对边疆地区独特文化的肯定,也是对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价值的呼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自然美景、历史遗迹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