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离篇哭亡姊

吾家少姊类吾母,婉慭从容有所守。

儿时颖慧能读书,列女篇章皆上口。

锦官城下锦江水,芙蓉红压锦城里。

当时姊弟并孩提,朝朝联臂芙蓉底。

姊挽老父带,弟牵慈母衣。

终年不一出闺阁,无日或复离庭闱。

长安归后互分飞,姊行作妇弟娶妻。

膝前儿女各已长,眼中二老嗟安归。

滂沱血涕昔对下,天乎为此死别离。

凋丧十五年,存者五六人。

齿发日已老,骨肉情愈亲。

如何零露意,又使芳华泯。

屈原无人詈婞直,骆统困约谁分食。

吁嗟骨肉不再得,哀猿一声泪填臆。

萧森雨气逼昏灯,灯灺更长天墨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悼离篇哭亡姊》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亡姐的深切怀念与哀思。诗中通过回忆与亡姐共度的童年时光,以及成年后各自成家后的分离,表达了对亲人逝去的悲痛与不舍。

诗的开头描述了亡姐的温柔贤淑,以及她对传统美德的坚守。接着,诗人回忆起与亡姐在锦官城下的美好时光,那时的她们手牵手,共同漫步在繁花似锦的芙蓉花下,充满了童年的欢乐与亲情的温暖。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各自成家,姐妹俩不得不分别,各自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都已为人父母,但心中的那份亲情却愈发深厚。然而,命运无情,十五年后,亲人相继离世,仅剩寥寥几人。岁月催人老,骨肉之情却更加紧密。诗人感叹于人生无常,即使泪水如零露般洒落,也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他以屈原和骆统为例,表达了对亡姐正直品性的敬仰,以及对生活困苦的无奈。

最后,诗人以凄凉的景象收尾,风雨交加的夜晚,昏暗的灯光映照着哀伤的心灵,仿佛连天空也因这份哀愁而变得墨黑。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亡姐的追忆,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481)

李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浚儿

眼中无复有我子,号哭三月此心死,天乎哀哉有如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感时又见清秋暮,吊影其如永夜何。

尝苦风灯依壁尽,非关霜杵隔邻多。

醉乡无力降愁域,空法何年割爱河。

回首延陵遗恨在,千秋嬴博厌经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答赠刘东郊

名刺消磨短袖中,疏狂直与古人同。

独来穷巷知何好,深喜青尊且未空。

一夕寒灯疑梦寐,十年长剑哭英雄。

惊乌断雁休相乱,好听邻鸡唱晓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邱家岸雨中晓渡

客子出门天欲旦,晓寒不增春已半。

杏花微雨济上村,白沙浅草邱家岸。

古渡萧条人迹稀,乱流敢惜沾裳衣。

篙师拥楫谩相劳,底事风波汝不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