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八)癸卯中秋作

老年有奇事,天放两中秋。

使君飞榭千尺,缥缈见麟洲。

景物东徐城上,岁月北征诗里,圆缺几时休。

俯仰慨今昔,惟酒可浇愁。风露高,河汉澹,素光流。

贾胡野老相庆,四海十分收。

竞看姮娥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

衰晚笔无力,谁伴赋黄楼。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翻译

老年人有奇特的事情发生,上天赐予了两个中秋佳节。
地方长官在高耸的楼阁上飞翔,隐约可见仙境麟洲。
东徐城的景色和往昔岁月,在我的诗篇中流转,月亮的盈亏何时才会停止。
感叹过去与现在,只有美酒能消解忧愁。清风明月,银河宁静,皎洁的月光照亮大地。
商贾和乡野老人都在庆祝丰收,仿佛天下十成收成已入囊中。
人们竞相观赏嫦娥的金色镜子,争论是否真的有仙人使用玉斧修整了月亮。
年老力衰,提笔乏力,谁能陪伴我在黄楼吟诗作赋。

注释

老年:指年纪大。
奇事:罕见之事。
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缥缈:隐隐约约,如梦似幻。
麟洲:传说中的仙岛。
东徐城:地名,具体未详。
北征:北方征战。
黄楼:古代建筑,常用于吟诗作赋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水调歌头·其八》。诗中描绘了一幅中秋佳景,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与寄托。

"老年有奇事,天放两中秋。" 这两句开篇就设置了一个幻想的场景,似乎时间被扭曲,出现了两个中秋,这既是自然现象的奇观,也映射出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使君飞榭千尺,缥缈见麟洲。" 这里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仙境“麟洲”,通过“飞榭”这一超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愿望。

"景物东徐城上,岁月北征诗里,圆缺几时休。" 这三句写景中融入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诗人在景色中寻觅着岁月的痕迹,感叹光阴的轮回。

"俯仰慨今昔,惟酒可浇愁。" 这两句转折处,诗人的情感由对美景的赞赏转向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感慨,只有饮酒能暂时冲淡这份忧愁。

"风露高,河汉澹,素光流。" 这三句描绘了一个清凉明净的秋夜景象,“风露高”、“河汉澹”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而“素光流”则是对月光的描写,增添了一份柔和与纯洁。

"贾胡野老相庆,四海十分收。" 这两句写的是农人在中秋节庆祝丰收的景象,通过“贾胡野老”的形象传递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感。

"竞看姮娥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 这三句又回到神话的层面上,写的是人们对于月宫中姮娥持镜、吴刚执斧的传说。这里“费了一番修”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衰晚笔无力,谁伴赋黄楼。"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悲凉与无奈。在暮年时光中,诗人的创作力气已不如从前,再没有同伴共同赋诗,如同孤独地站在“黄楼”上一般。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仙境和传说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悲凉情怀和晚年孤独的现实感受。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五)客散循堤步月而作

落日几呼渡,佳夕每留关。

有时来照清浅,鬓雪似潘安。

一曲亲蒙君赐,两岸更无人迹,惟见鹭飞还。

隙地欠栽接,蕉荔杂黄丹。柳全疏,松尚幼,怕摧残。

旁人笑我痴计,管钥费防闲。

翁意在乎林壑,客亦知夫水月,满腹贮清寒。

赋咏差有愧,赤壁与滁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九)和仓部弟寿词

岁晚太玄草,深悔赋长杨。

向来户外之屦,已饱各飞扬。

阁上青藜安在,院里金莲去矣,且爱短檠光。

衰懒倦宾客,谁访老任棠。叹时人,怜黠小,笑鲐黄。

汝曹变灭臭腐,侬底愈芬香。

苦羡阿龙则甚,学取幼安亦可,坐穴几藜床。

零落雁行小,敢不举君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水调歌头(其四)八月上浣解印别同官席上赋

半世惯歧路,不怕唱阳关。

朝来印绶解去,今夕枕初安。

莫是散场优孟,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

老去事多忘,公莫笑师丹。笔端花,胸中锦,两消残。

江湖水草空旷,何必养天闲。

久苦诸君共事,更尽一杯别酒,风露夜深寒。

回首行乐地,明日隔云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三)解印有期戏作

老子颇更事,打透利名关。

百年扰扰于役,何异入槐安。

梦里偶然得意,醒后才堪发笑,蚁穴驾车还。

恰佩南柯印,彷佛毂曾丹。客未散,日初昳,酒犹残。

向来幻境安在,回首总成闲。

莫问浮云起灭,且跨刚风游戏,露冷玉箫寒。

寄语抱朴子,候我石楼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