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三首(其一)

恻恻抱伊郁,试此登嶕峣。

阴风吹繁云,黯黯蒙泰霄。

关河眇无际,节物何萧萧。

过雁安所之,惊哀翻泬寥。

幽怀漭如失,随此群草凋。

嗟予生胡为,迹玷明盛朝。

服职讵云补,赧然缀群寮。

感此四序迁,一昏复一朝。

寒霜入两鬓,渐积不肯消。

良辰乖所遇,慨叹心魂飘。

贱禀迂且介,于时信无庸。

欲适阂所之,此道当何从。

富贵谅非有,僻陋知可容。

岂不愧上恩,耗此釜与钟。

昨归得此州,满眼皆乱峰。

事物固琐碎,敢兹任顽慵。

报国祇自明,惟神谍其胸。

形式: 古风

翻译

心中悲痛抱着她,尝试登上险峻的山峰。
阴冷的风驱赶着乌云,天空昏暗笼罩着高天。
边关河流渺茫无边,季节景色凄凉萧瑟。
南飞的大雁不知去向,哀鸣声在空旷中回荡。
内心幽深仿佛失去方向,随着草木一同凋零。
我为何生于世间,足迹玷污了明盛的朝代。
任职难道能有所补益,羞愧地混迹于官僚群中。
感叹四季更迭,一日黄昏又至黎明。
寒霜侵袭双鬓,渐渐积累不愿消散。
美好的时光与际遇不合,感慨心绪飘摇不定。
我资质低劣又固执,确实不适合这个时世。
想要追求适合自己的道路,却不知从何开始。
富贵想来不属于我,偏僻之地也能容身。
怎能不愧对皇上的恩典,耗费了国家的财富。
刚来到这个州,满目皆是乱石山峰。
事物本就琐碎,怎敢懒散无所作为。
只愿明志报国,唯有神明能洞察我的心。

注释

恻恻:形容悲伤。
伊:指代心中的她。
嶕峣:形容山势险峻。
阴风:寒冷的风。
泰霄:高空。
节物:时节景物。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
过雁:南飞的大雁。
幽怀:内心深处的情感。
服职:任职。
赧然:羞愧的样子。
四序:春夏秋冬。
寒霜:寒冷的霜冻。
乖:不合,不顺。
贱禀:低微的资质。
报国:报效国家。
谍:洞察,理解。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忧愁与感慨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不安。开篇之“恻恻抱伊郁”,便为读者展现了一种沉重的心情状态,而后文中的“阴风吹繁云”、“黯黯蒙泰霄”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

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如“关河眇无际”、“节物何萧萧”,传达出一种边塞孤寂与时光流转之感。随后,“过雁安所之,惊哀翻泬寥”,则是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命运不可预知的深切感慨。

中间部分“幽怀漭如失,随此群草凋”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留恋与追忆,而“嗟予生胡为,迹玷明盛朝”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生命轨迹的反思和自我批判。

后文“服职讷云补,赧然缀群寮”,透露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甘心与无奈。而“感此四序迁,一昏复一朝”则是在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悲哀。

结尾部分,“寒霜入两鬓,渐积不肯消”,是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深切体会。“良辰乖所遇,慨叹心魂飘”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生命中的美好时光与机缘难得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画面,是一篇情深意长、抒发郁结的佳作。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遣兴效乐天

君莫学杨虞卿奉李宗闵,宗闵权势岂能久。

君莫学刘栖楚附李逢吉,逢吉禄位宁长守。

虽然一时身暂好,其奈千古名常丑。

丈夫读书要知道,所信不笃被其诱。

大张富贵作罗网,愚者纷纷以身就。

左缠右绕不可脱,诛窜还当逐其后。

君不见虞卿须遇李固言,君不见栖楚终遭韦处厚。

一朝摧折灵气尽,龙如蛇兮虎如狗。

劝君圣贤术内好潜心,劝君邪佞党中休入手。

岂不知潞州处士田佐时,唤与美官嫌不受。

形式: 古风

鄠上怀古

未晓南山去,从禽夜不归。

凡行多少地,十二所更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鉴崖

层崖莹青瑶,泠滑不可扪。

秋光发净照,林影摇晴暾。

飞瀑涤吟肺,垂萝清饮魂。

惟忧渍愁霖,碎藓来相痕。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鼓子

柔条长百尺,秀萼包千叶。

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

形式: 古风 押[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