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过时不易始为难,执处那知是变迁。
度尽千山无鸟迹,不劳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哲理。首句"过时不易始为难",暗示时光荏苒,世事变化无常,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并非易事,一开始就面临着挑战。"执处那知是变迁"进一步强调,我们在固守某种观念或立场时,往往难以察觉周围环境的不断演变。
后两句"度尽千山无鸟迹,不劳传语报平安"则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似乎在孤独的旅途中,走过无数荒凉之地,连飞鸟的踪迹都难以觅见。然而,这寂静中蕴含着一种超脱和坚韧,无需向外界传达平安的信息,因为内心已足够平静,自我感知就是最好的安顿。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体验的结合,提醒人们要适应变化,保持内心的宁静,即使身处困境也能自我坚守。陈瓘作为宋代文人,其诗作常常富有哲理,此诗也不例外。
不详
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文书难写伏羲书,字外成篇始见渠。
赐也能分可不可,一瓢居士只如愚。
本无一字尧夫易,八十一篇扬子玄。
今古是非那复辨,仲尼尤不废韦编。
少年得髓几人知,想见当年断臂时。
此是湘山大知识,衡门堪继会昌师。
欲冲高浪却沈吟,酒近瀛洲懒得斟。
莫道颠风无好意,为君吹过远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