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广东赵舶使

百禽收舌后,一鹗凌清秋。

沧波渺浩荡,中有万斛舟。

劫灰烧不尽,宗老擅风流。

典刑尚千载,雅奥根九畴。

忠愤疏中垒,功名起武侯。

载彼北方学,来为南国游。

膻风痛洗濯,蛮俗赖怀柔。

偶然得联事,顾影岂其俦。

逢迎时一笑,倾吐不复留。

抵掌说西事,强颜愧楚囚。

见晚别何早,含情酒浇愁。

惟有加餐祝,作歌住行辀。

有诏愿亟起,且莫事锄耰。

顾我何为者,一毛在九牛。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大琮的《送广东赵舶使》,从内容上看,诗人是在送别自己的朋友赵舶使赴任广东之时所作。全诗充满了对朋友的不舍和对其才能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无奈情绪。

首句“百禽收舌后,一鹗凌清秋”生动地描绘出了一种深秋时节,天高气爽,万籁无声,只有一只大鹗在空中飞翔,这是对即将启程的朋友的赞美,比喻他如同那鹗一般独立、超脱。

“沧波渺浩荡,中有万斛舟”则描写了长江的壮阔景象,万斛舟指的是大型船只,可能是赵舶使即将乘坐的船。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朋友未来旅程的期许。

“劫灰烧不尽,宗老擅风流”中,“劫灰”暗示了历史的沉重和时间的长远,而“宗老擅风流”则是对赵舶使才华横溢、德高望重的赞誉。

“典刑尚千载,雅奥根九畴”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自豪,以及对朋友能够承担起这份沉甸历史责任的期待。

“忠愤疏中垒,功名起武侯”是对赵舶使忠诚和才华的再次肯定,并以古代著名将领“武侯”相比,显示了诗人对于朋友未来成就的无限期望。

“载彼北方学,来为南国游”则是说赵舶使将北方的学问带到南方,为南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接下来的几句,“膻风痛洗濯,蛮俗赖怀柔。偶然得联事,顾影岂其俦。”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能够在异乡为外地文化所接受、并能留下美好印象的赞赏。

“逢迎时一笑,倾吐不复留”则是说赵舶使即将离开,而诗人只能以微笑送别,内心却充满了不舍和惆怅。

随后,“抵掌说西事,强颜愧楚囚。见晚别何早,含情酒浇愁。”诗人通过抵掌(击掌)来回忆西方的往事,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诗人却感到脸上有愧色,因为自己不能像赵舶使那样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见晚别何早”则是表达了时间过得飞快,即将分别的心情。最后一句,“含情酒浇愁”,则是在用酒来抒发离愁。

尾联“惟有加餐祝,作歌住行辀。有诏愿亟起,且莫事锄耰。”表达了诗人希望赵舶使能在旅途中保重身体,并为他写下这首送别之作,以寄托自己的美好祝愿。而“有诏愿亟起”则是说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会迅速实现,最后一句“且莫事锄耰”,则是在劝告赵舶使不要过于劳累,要保重身体。

最后,“顾我何为者,一毛在九牛。”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自嘲与无奈,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根在九头牛身上微不足道的一根毛,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和命运的感慨。

收录诗词(13)

方大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董宰读书轩

坐衙弹琴和且平,退衙读书锵有声。

琴声书声两相和,和气散作花满城。

示知言游不可作,雅俗二者难兼行。

曩余不敏坐此处,轩窗尘土安有名。

堂前薇花寂寂笑,此殆文吏非书生。

君非异人何能尔,吏事不废心转清。

牒纷案聚判笔走,庭空吏散诗句成。

尝闻欧公居夷陵,日讨故牍翻研精。

金陵宰鄞政习礼,天津客已愁鹃鸣。

怀哉尹君志古道,请把此案为商评。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春日田园杂兴

东皋雨后土膏肥,夙驾乌犍出短扉。

秧水平畴蛙阁阁,菜花满棱蝶飞飞。

比邻社酒欢犹在,墙壁农书事已非。

独喜桑麻今正长,渊明归去最知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慈井

古井千年尚著名,只缘慈孝不胜情。

碧烟自好浓霜白,何必溪流擅独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题宝积寺

暂脱尘闉马足埃,僧窗高卧白云堆。

青山影里春酲解,黄鸟声边午梦回。

坐懒且推书册去,吟清时唤茗瓯来。

要知门外无车辙,十日新生一径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