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

久客愁攀废范松,举家天末尽相从。

蛮儿乘象同牛马,僰道看花无夏冬。

近接漏天常作雨,倒流滇水不朝宗。

独斯揽胜遐荒外,恨未曾登鸡足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云南南部(滇南)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异域风情与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

首句“久客愁攀废范松”,诗人以“久客”自述,表达了长期旅居他乡的愁绪,攀爬废弃的范松,既象征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暗含着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接下来,“举家天末尽相从”一句,描绘了家人团聚的温馨画面,尽管身处遥远的天边,但彼此的心却紧紧相连,共同享受这份难得的相聚时光。

“蛮儿乘象同牛马,僰道看花无夏冬”展现了滇南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地理环境。蛮族的孩子们骑着大象,与牛马同行,体现了当地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而僰道上四季如春,花开不败,则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独特恩赐,让人感受到四季分明之外的另一种生命节奏。

“近接漏天常作雨,倒流滇水不朝宗”则描绘了滇南多雨潮湿的气候特点以及滇水的奇特流向,暗示了这里自然环境的复杂与独特。雨水频繁,仿佛天空在不断地滴漏,而滇水则逆流而上,不向大海朝圣,这既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可能寓含着某种深层的哲学思考或情感寄托。

最后,“独斯揽胜遐荒外,恨未曾登鸡足峰”表达了诗人对滇南这片遥远土地的热爱与探索欲望,同时也流露出未能亲临鸡足山这一著名景点的遗憾。鸡足山作为云南的名山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无疑为诗人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滇南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一幅生动的地域风情画卷,同时也蕴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4)

彭始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陇西观察赵韫退先生

新分采邑陕西偏,上奏仍屯塞下田。

部傍先零毡作帐,道通西域雪为泉。

阴山控驭六千里,河套因循三百年。

会见殊勋陵海外,那烦班固勒燕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张超然

闽粤无多路,思君见面难。

高文朋辈重,落叶客程寒。

残腊惠相访,素丝劳共弹。

重华不可作,幽思更无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喜屈翁山远归

传书闻汝滞边城,此日归来感慨增。

数冒严霜行万里,独寻荒草拜诸陵。

相逢客舍难为泪,自叹河山不共凭。

欲把离忧付流水,高楼同醉酒三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赠别少典

鸣榔伐鼓不曾停,月落津楼见晓星。

芳草自分南北路,垂杨相送短长亭。

歌残银烛愁难别,劝尽金壶醉未醒。

岂为燕台师郭隗,一时客去感飘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