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海运使移节广东赋诗赠别予每过若海诸郎诵书于旁琅琅可喜为之重赋(其二)

玉雪明人眼,森然膝下郎。

原流知衮衮,诵读听琅琅。

有子若何慕,他年我莫量。

愿崇诗礼训,勿近利名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洁白如玉的光芒照亮人心,膝下郎才气森然出众。
源头的水流滚滚向前,琅琅书声在耳边回荡。
有这样的儿子,未来我难以估量他的成就。
希望他崇尚诗歌礼仪教育,远离世俗的名利之争。

注释

玉雪:形容洁白如玉,明亮耀眼。
郎:古代对年轻男子的尊称。
原流:比喻事物的本源或初始状态。
衮衮:形容水流不断或人才辈出。
琅琅:形容读书声清脆响亮。
量:衡量,估计。
诗礼:指儒家的诗教和礼教。
利名场:指追求名利的场所或社会风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若海地区,可能是担任运使职务期间,与当地的士人过从甚密,他们聚集一堂诵读经典之景象。诗中的“玉雪”、“森然”等词汇形容这些士人的气质和风貌,显示出他们的文雅与修养。“原流知衮衮”则表明他们对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和尊重。

“诵读听琅琅”传达了一个安静而又充满学术氛围的场景,士人们聚集一堂,共同研讨经典之声,如同清泉般流淌,令人心旷神怡。“有子若何慕,他年我莫量”则表现出诗人对这些后辈学子的赞赏与期许,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愿崇诗礼训,勿近利名场”是诗人的一番寄语,表达了他对于这些士人们应当坚守高尚的道德操守,不应追逐功名利禄的期望。整首诗通过对当下学术交流之美好的描绘,以及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殷切期待,体现出诗人对于文化教育和个人品德的重视。

这是一首充满了文人情怀与文化自信的作品,透露出诗人对于士风、学问以及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诗送元晦尊兄

君侯起南服,豪气盖九州。

顷登文石陛,忠言动宸旒。

坐令声利场,缩颈仍包羞。

却来卧衡门,无愧自日休。

尽收湖海气,仰希洙泗游。

不远关山阻,为我再月留。

遗经得紬绎,心事两绸缪。

超然会太极,眼底无全牛。

惟兹断金友,出处宁殊谋。

南山对床语,匪为林壑幽。

白云政在望,归袂风飕飗。

朝来出别语,已抱离索忧。

妙质贵强矫,精微更穷搜。

毫釐有弗察,体用岂周流。

驱车万里道,中途可停辀。

勉哉共无斁,邈矣追前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采菊亭

陶公千载人,高标跨馀子。

岂无济时念,敛荫独知止。

归来卧衡门,无愠复何喜。

九日天气佳,东篱撷芳蕊。

举头见南山,佳处政在此。

地偏心则远,意得道岂否。

张侯谢银鱼,筑室娱燕几。

小亭才寻丈,景物自新美。

颇闻双瞳清,亦复强步履。

不妨数登临,倚杖看云起。

高咏悠然篇,飞鸿送千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城南杂咏二十首.书楼

高楼出林杪,中有千载书。

昔人不可见,倚槛意何如。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鱼]韵

柳堤.西屿

系舟西岸边,幅巾自来去。

岛屿花木深,蝉鸣不知处。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