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重门掩昼静,寂无人境喧。

严程事云已,端居秋向残。

超摇捐外虑,幽默与谁言。

即此自为乐,何用脱笼樊。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熹在宋代的一次内心独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重门掩昼静,寂无人境喧”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厚重的门户关闭,遮挡了外界的喧嚣,室内一片寂静,仿佛与外界的纷扰隔绝开来。这种环境的营造,为接下来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接着,“严程事云已,端居秋向残”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他似乎已经完成了某项重要的事务(“严程事”),现在处于一种闲适的状态(“端居”),而此时正值秋天的尾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这样的描述,既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也反映了他对生活节奏的把握。

“超摇捐外虑,幽默与谁言”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孤独。他似乎在超越世俗的忧虑,沉浸在一种深邃的自我思考之中,但又感到与外界的沟通似乎变得困难,只能在内心的幽深处寻求答案。这种孤独感并非消极,而是对自我深度探索的一种肯定。

最后,“即此自为乐,何用脱笼樊”两句,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意识到,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无需外界的束缚或物质的追求。在这里,“笼樊”象征着社会的约束和束缚,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由和内在精神世界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七夜月

忽忽秋逾半,清辉万里同。

遥知竹林夜,共赏碧云空。

寂寞盈尊酒,凄凉满院风。

寒塘空自绿,不似小园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忆斋中二首(其一)

高斋一远眺,西南见秋山。

景翳夕阴起,竹密幽禽还。

赏惬虑方融,理会心自闲。

谁料今为客,寥落一窗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忆斋中二首(其二)

蟋蟀乱秋草,故园风露深。

何因不归去,坐使百忧侵。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秋夕

秋风桂花发,夕露寒螀吟。

岁月坐悠远,江湖亦阻深。

纷思宁复整,离忧信难任。

终遣谁为侣,独此澹冲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