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名利从前总一无”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追求名利的反思,认为那些都是徒劳无益的。接着“却看多少换蘼芜”则以蘼芜的易变比喻世事无常,强调了诗人对变化的淡然态度。
“身栖盘谷应携杖,门设柴关懒贴符”两句,通过描述隐居生活中的日常细节,如携杖行走于山间,设置简陋的柴门,不拘小节,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繁琐世俗的不屑。
“纵许蔽裘逢岁涤,休教本脸上场糊”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漠,即使在严冬中,也不愿为了保暖而过分装饰自己,保持了内心的纯净与真实。
最后,“爆声只羡邻童闹,那得同将老景扶”表达了诗人对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羡慕,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但并未因此而感到哀伤,而是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时光的流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通过对名利、生活琐事、自然风光及人生老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