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道士陈天隐(其一)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

精神常与天来往,躯壳不知谁滞留。

穹壤岂无陆脩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深知儒家和道家原本相通,但未解的缘分使我们无法解脱。
无论是在紫微星宫还是寥阳仙境,随着思绪流转,红尘中的辛劳何时能停止?
我们的精神常常与天地交流,而身体却不知停留在何处。
天地之间难道没有像陆脩静那样的隐逸之地吗?我知道你明白这一点,所以我并不介意。

注释

儒道:指儒家和道家思想。
本同流:原本相通或相似。
未了因缘:未解决的缘分或牵扯。
不自由:不能自由选择或解脱。
紫府:道教中指天帝居住的地方,象征高远的仙境。
寥阳:道教中的星辰名,也指极高的天空。
红尘:世俗,尘世,指人间。
几时休:何时能停止。
精神:指人的意识、心灵。
天来往:与天地交流,指超越世俗的精神活动。
躯壳:指人的身体。
滞留:停留,停留于某处。
穹壤:天空和大地,泛指宇宙。
陆脩静:可能指一个隐士的名字,也可能象征隐居的生活。
故吾不:所以我不介意,表示理解或认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枋得的作品《和道士陈天隐(其一)》。诗人以儒道相通为引,表达了对人生因缘际遇的深刻思考。他认识到儒道虽然源头相似,但现实中人们往往被尘世的纷扰所束缚,无法完全解脱。诗中提到“紫府寥阳”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境地,而“红尘辛苦几时休”则揭示了世俗生活的艰辛不易。

诗人进一步强调,尽管精神可以追求与天的契合,但肉体却常常困于尘世,不得自由。“穹壤岂无陆脩静”暗示在广袤天地间,或许存在如陆脩静般的隐逸之地,能让人超然物外。最后,诗人以“知君认得故吾不”表达对知己的理解和共鸣,表明他们共享着对超越世俗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沉思以及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收录诗词(103)

谢枋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 字:君直
  • 号:叠山
  • 籍贯:江西信州弋阳
  • 生卒年:1226~1289年

相关古诗词

和詹苍崖韵

八闽英杰盛如林,安得三忠存至今。

旧俗风流千载事,精忠大义一般心。

早知平陆风波恶,何必巅崖云雾深。

此日脊梁非铁硬,小颜拳爪定相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觅茶

茂绿林中三五家,短墙半露小桃花。

客行马上多春日,特叩柴门觅一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荆棘中杏花

墙东荒蹊抱村斜,荆棘狼籍盘根芽。

何年丹杏此留种,小红濈濈争春华。

野人惯见谩不省,独有诗客来咨嗟。

天真不到铅粉笔,富艳自是宫闱花。

曲池芳径非夙昔,苍苔浊酒同天涯。

京师惜花如惜玉,晓担卖彻东西家。

杏花看红不看白,十日忙杀游春车。

谁家园里有此树,郑重已著重帏遮。

阿娇新宠贮金屋,明妃远嫁愁清笳。

落花萦帘拂床席,亦须飘泊沾泥沙。

天公无心物自物,得意未用相陵誇。

黄昏人归花不语,惟有落月啼栖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送半村厉元吉出尉乌程

十二街头三尺雪,骏马健行如跛鳖。

生怀故人厉半村,拂袖前行何勇决。

叠山居士强欲吟,冻笔如椎砚欲裂。

京国青衫十载交,欲言不言情哽咽。

愿君勿作绕指柔,愿君勿作在矿铁。

甘雨幽遐冤草苏,清风宇宙贪泉竭。

循良讵困圣明时,玉烛光华待调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