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中杏花

墙东荒蹊抱村斜,荆棘狼籍盘根芽。

何年丹杏此留种,小红濈濈争春华。

野人惯见谩不省,独有诗客来咨嗟。

天真不到铅粉笔,富艳自是宫闱花。

曲池芳径非夙昔,苍苔浊酒同天涯。

京师惜花如惜玉,晓担卖彻东西家。

杏花看红不看白,十日忙杀游春车。

谁家园里有此树,郑重已著重帏遮。

阿娇新宠贮金屋,明妃远嫁愁清笳。

落花萦帘拂床席,亦须飘泊沾泥沙。

天公无心物自物,得意未用相陵誇。

黄昏人归花不语,惟有落月啼栖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墙东一条荒芜的小路斜穿过村庄,荆棘丛生,根系交错。
不知哪一年,这里种下了丹杏,小小的红花热烈地争春。
乡下人见惯了,不以为意,只有诗人感叹不已。
丹杏的美质朴自然,不需铅粉描绘,就像宫廷中的花朵一样华丽。
昔日的曲池花径已不再,如今只有青苔和浊酒陪伴在天涯。
京城的人们爱花如珍宝,清晨挑着花担叫卖,声彻东西。
人们赏杏花只看红色,十天里游春车络绎不绝。
谁家的园子里有这棵杏树,已经慎重地用帷幕遮盖。
阿娇新得宠爱,住在金屋里,而王昭君远嫁异域,只能听见凄凉的胡笳。
落花飘落在帘子和床席上,也将飘向远方,沾染尘土。
大自然无心,万物自生,无需过分夸赞它的得意。
黄昏时分,人归去,花儿静默无声,只有落月和栖鸦在啼叫。

注释

荒蹊:荒芜的小路。
狼籍:杂乱不堪。
丹杏:红色的杏花。
小红:指杏花。
诗客:诗人。
天真:自然之美。
铅粉笔:比喻人工修饰。
宫闱花:宫廷里的花朵,象征富贵华丽。
曲池芳径:弯曲的池塘边的花径。
晓担:清晨挑着担子。
游春车:春天游玩的车辆。
重帏:厚重的帷幕。
阿娇:汉武帝的宠姬。
明妃:王昭君。
清笳:凄凉的胡笳声。
飘泊:飘零,流浪。
陵誇:过分夸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僻乡村的景象,墙东的小径杂草丛生,荆棘蔓延,却仍有古老的杏树顽强生长,绽放出一抹鲜艳的红色花朵。诗人感慨,这种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虽然被乡野之人视而不见,却引起了诗人的深深感叹。他将杏花比作宫闱之花,虽未经铅粉修饰,却自有其富丽堂皇的气质。诗人感叹,昔日的曲池芳径已非旧时风貌,如今只有青苔浊酒与他共度寂寥。

京城之人对杏花珍爱如宝玉,清晨便有人担着花儿叫卖,游春的人们为欣赏红杏忙得团团转。然而,杏花的盛开也带来了一丝哀愁,如同阿娇的新宠被深藏金屋,明妃远嫁的凄凉。花瓣随风飘落,即使落在帘幕床席,最终也会落入泥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诗人认为,大自然的美无需人力夸耀,即使在黄昏时分,花儿静默无声,只有归巢的乌鸦为之悲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杏花为载体,寓言了人生的荣枯兴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世事变迁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03)

谢枋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 字:君直
  • 号:叠山
  • 籍贯:江西信州弋阳
  • 生卒年:1226~1289年

相关古诗词

送半村厉元吉出尉乌程

十二街头三尺雪,骏马健行如跛鳖。

生怀故人厉半村,拂袖前行何勇决。

叠山居士强欲吟,冻笔如椎砚欲裂。

京国青衫十载交,欲言不言情哽咽。

愿君勿作绕指柔,愿君勿作在矿铁。

甘雨幽遐冤草苏,清风宇宙贪泉竭。

循良讵困圣明时,玉烛光华待调燮。

形式: 古风

崇真院绝粒偶书,付儿熙之、定之,并呈张苍峰、刘洞斋、刘华甫

西汉有臣龚胜卒,闭口不食十四日。

我今半月忍渴饥,求死不死更无术。

精神常与天往来,不知饮食为何物。

若非功行积未成,便是业债偿未毕。

太清群仙宴会多,凤箫龙笛鸣瑶瑟。

岂无道兄相提携,骑龙直上寥天一。

形式: 古风

竹菊松扇四首(其二)菊

渊明岂但隐逸人,渊明素怀诸葛志。

清香不独占秋天,菊潭一滴三千岁。

形式: 古风

昌蒲歌

有石奇峭天琢成,有草夭夭冬夏青。

人言昌蒲非一种,上品九节通仙灵。

异根不带尘埃气,孤操爱结泉石盟。

明窗净几有宿契,花林草砌无交情。

夜深不嫌青露重,晨光疑有白云生。

嫩如秦时童女登蓬瀛,手携绿玉杖徐行。

瘦如天台山上圣贤僧,休粮绝粒孤鹤形。

劲如五百义士从田横,英气凛凛磨青冥。

清如三千弟子立孔庭,回琴点瑟天机鸣。

堂前不入红粉意,席上常听诗书声。

怪石筱簜皆充贡,此物舜庙当共登。

神农知已入本草,灵均蔽贤遗骚经。

幽人眈玩发仙兴,方士服饵延修龄。

綵鸾紫凤琪花苑,赤虬玉麟芙蓉城。

上界真人好清净,见此灵苗当大惊。

我欲携之朝太清,瑶草不敢专芳馨。

玉皇一笑留香案,锡与有道者长生。

人閒千花万草尽荣艳,未必敢与此草争高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