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窃慕东坡以铁拄杖为乐全生日之寿今以大铜瓶上判府待制庶几因物以露区区且作诗二首将之亦东坡故事(其二)

不与观音伴柳枝,要令奇相解公颐。

会逢白氏编书日,犹梦陶家贮粟时。

安用作盘供歃血,也胜为钵困催诗。

千年秀结重重绿,长映先生鬓与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不愿与观音柳树相伴,只想奇特景象能让你开颜。
恰逢白氏整理书籍的日子,仍怀念陶家存粮的时光。
何须用它盛血盟誓,胜过因它而被催促写诗。
千年秀木翠绿繁茂,长久照耀先生的鬓发和眉毛。

注释

不与:不跟随。
观音:佛教中的菩萨。
伴柳枝:相伴在柳树旁。
公颐:你的面庞,引申为使你开心。
白氏:指某位姓白的文人。
编书日:整理书籍的日子。
陶家:可能指陶渊明那样的隐士。
贮粟时:储存粮食的时候。
作盘:作为盘子。
供歃血:用来盛血盟誓。
困催诗:因诗文而困扰。
秀结:秀丽繁茂。
重重绿:层层叠叠的绿色。
先生:对长者的尊称。
鬓与眉:鬓发和眉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他以苏东坡自比,表达了对铁杖和铜瓶的喜爱,以及借此表达个人情趣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提到“不与观音伴柳枝”,暗示自己不愿随俗,而是追求独特的生活方式;“奇相解公颐”则表示希望通过这些物品带给主人快乐。诗人将铜瓶比喻为“白氏编书日”的见证,又提及“陶家贮粟时”的理想,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安用作盘供歃血,也胜为钵困催诗”这两句,诗人认为铜瓶即使不能用于严肃的场合如歃血盟誓,也能避免像诗僧那样被诗债所困,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最后,“千年秀结重重绿,长映先生鬓与眉”描绘了铜瓶长久陪伴,如同秀美的绿色植物般,增添了诗人生活中的诗意和岁月的静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铜瓶这一物象,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以及对东坡式洒脱人生态度的敬仰。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洛头书事

纶巾古鹤氅,日暮槲林间。

谁使翁迎客,应闻屐响山。

占年又得熟,劝我不须还。

村酒困壮士,水风吹醉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赴陈留二首(其二)

马上摩挲眼,出门光景新。

鸦鸣半陂雪,路转一林春。

旧岁有三日,全家无十人。

平生鹦鹉盏,今夕最关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吕钦问监酒受代归

以我千金帚,逢君万斛船。

要知穷有自,未觉懒相先。

盆盎三年梦,篇章四海传。

匆匆秣归马,离恨满霜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其二)

岸阔舟仍小,林空风更多。

能堪几寒暑,又作隔山河。

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功名大槐国,终要白鸥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