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匆匆忙忙随着世事变迁,轻轻飘飘靠近水边。
繁茂的树荫下花儿照耀田野,寒食节时柳树环绕着村庄。
旅人的衣袖空挂着节日的思念,忽然听到黄莺唤起故乡的声音。
不知从哪里传来笛声,吹出满心愁绪,洒满清酒杯中。

注释

草草:匆忙的样子。
随时事:随着世事的变化。
萧萧:形容微风吹过的声音。
傍水门:靠近水边的住所。
浓阴:茂密的树荫。
花照野:花儿照耀在田野上。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
柳围村:村庄周围被柳树环绕。
客袂:旅人的衣袖。
空佳节:独自度过佳节。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故园:故乡。
不知:不知道。
何处:哪里。
笛:笛子。
吹恨:吹出哀怨的情绪。
满清尊:充满整个清酒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寒食》,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节日氛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淡淡的哀愁。首句“草草随时事”写出了时节匆匆,世事如梭,暗示了时光易逝;“萧萧傍水门”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水边画面。

“浓阴花照野”描绘了春天花开满野,浓荫蔽日的景象,原本应是春意盎然,但诗人的心境却因“寒食”这个节日而显得凄凉。“寒食柳围村”进一步渲染了节日气氛,柳树环绕村庄,寓意着离别和思念。

“客袂空佳节”表达了诗人作为异乡客,独自度过佳节的孤独感,“空”字更显其心境落寞。接下来,“莺声忽故园”以鸟鸣唤起对故乡的回忆,加深了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通过远处传来的笛声,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愁,那悠扬的笛声仿佛在诉说心中的遗憾和哀怨,融入了诗人的酒杯之中,增添了无限的愁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寒食节时的孤寂与怀乡之情。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

纱巾竹杖过荒陂,满面东风二月时。

世事纷纷人老易,春阴漠漠絮飞迟。

士衡去国三间屋,子美登台七字诗。

草绕天西青不尽,故园归计入支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散发

百年如寄亦何为,散发清狂未足非。

南涧题诗风满面,东桥行药露沾衣。

松花照夏山无暑,桂树留人吾岂归。

藜杖不当轩盖用,稳扶居士莫相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曾徽言运判出张生所画马

槃礴解衣处,胸中应不群。

未呈千里足,空见五花文。

良乐世难有,骥驽谁与分。

高才喜能事,故遣画兰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长日无公事,闲围李远棋。

傍观真一笑,互胜不移时。

幸未逢重霸,何妨著献之。

晴天散飞雹,惊动隔墙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