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昙华所作的《偈颂六十首》中的第三十四首。它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心性与佛法的关系,以及人们对真理的认识。诗中通过“心佛及众生”表达了一体性的观念,认为心、佛和众生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接着,“笑而还复喜”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情感的平静与喜悦,这种笑喜并非根于外在,而是源自内心的觉悟。
“笑喜本无根,缁素诚有旨”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喜悦的空性,不论出家的缁衣僧人还是在俗的白衣百姓,都应追求内心深处的真谛。诗人指出,“千古万古人,几个识道理”,表明认识真理的人寥寥无几,揭示了人们对于佛法理解的困难。
最后两句“道理深,何处寻”和“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运用比喻,说明真理虽深奥难寻,但如同海底之物终有显露之时,而人的生死之间,唯有心的状态是永恒的秘密。整首诗寓言深刻,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佛法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