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秋闺夜雨

寒螀咽。纱窗裂。冷风蕴酿清秋节。黄花嫩。重阳汛。

灯昏雨暗,香销人困。阵。阵。阵。伤离别。空凄切。

玉颜夜夜啼红血。腰围褪。垂蓬鬓。

心头一点,眉尖三寸。恨。恨。恨。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鉴赏

这首《钗头凤·秋闺夜雨》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描绘了一位深居秋闺的女子在夜晚面对雨声和离愁别绪时的内心情感。

首句“寒螀咽”以秋蝉的哀鸣开篇,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纱窗裂”、“冷风蕴酿清秋节”,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季节的变换与环境的寒冷,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悲凉。

“黄花嫩”、“重阳汛”点明了时间背景,重阳节的菊花虽嫩,却也预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接下来的“灯昏雨暗,香销人困”更是将画面推向了极致,昏暗的灯光、倾盆的雨水、消散的香气与疲惫的人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

“阵。阵。阵。伤离别。空凄切”则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的深深哀伤与无奈。她独自一人,面对着无尽的孤独与思念,只能在寂静的夜晚中默默哭泣。

“玉颜夜夜啼红血”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因思念之苦而一夜泪流满面的情景,红血不仅指鲜血,更象征着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腰围褪。垂蓬鬓。心头一点,眉尖三寸。恨。恨。恨。”这一段通过身体的变化(腰围褪、垂蓬鬓)和面部表情(心头一点、眉尖三寸),细腻地展现了女子因思念而产生的身心俱疲的状态,以及她对离人的深深怨恨与不舍。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画面感,深刻地揭示了秋夜闺中女子的孤独、哀愁与思念之情,读来令人动容。

收录诗词(182)

汪懋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号:蛟门
  • 籍贯:江苏江都

相关古诗词

连理枝.贺友人纳妾

镜里桃花晕。私语偎香鬓。

瑶瑟轻弹,银缸低照,洞房相近。

语柔娘大妇爱殷勤,须十分谦逊。确守衾裯分。

谩惹胭脂愠。怜惜均平,欢娱仔细,加些温润。

愿同心吉梦早徵兰,看生儿衮衮。

形式: 词牌: 连理枝

酷相思.月夜被酒止醉白宿

霜洗银蟾楼外皎。听寒叶、声声悄。

忽妄语、终宵天欲老。看烛泪、流残了。

看香篆、烧残了。借酒驱愁愁较少。心绪翻颠倒。

且醉卧、匡床休梦搅。又隔院、鸡声晓。

又远寺、钟声晓。

形式: 词牌: 酷相思

月上海棠.闺月

良宵故故青天满。最无情、二十四回转。

斟酌姮娥,耐孤栖、怎生消遣。

金波耿,冷浸红楼翠馆。玉阶如水花阴乱。

影儿单、生怕风吹断。寄语浮云,把冰轮、早些推碾。

窗儿黑,遮了朦胧睡眼。

形式: 词牌: 月上海棠

柳腰轻.观女剧赠月娘

团云队里灯烟暖。梁尘起,春莺啭。

锦靴纱帽,柳眉星眼。就里雌雄难辨。

藏轻凤、罗帐须垂,护飞鸾、晚风偏颤。

不用仙盘频劝。奏新声,月华堪羡。

丹脂微晕,翠翘高耸,杜牧筵前惊见。

饮三爵、忽发狂言,笑颜开、紫云回面。

形式: 词牌: 柳腰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