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

已收身向园林下,犹寄名于禄仕间。

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

支分门内馀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

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我已经过上了隐居园林的生活,但名义上还在官场任职。
不像嵇康那样炼铁更加懒散宁静,也没有疏傅的金银更显清贫悠闲。
以分租门面为生,与朝廷中的旧交断绝往来。
只是还未能忘怀宰相,时常思念汉水和巴山。

注释

收身:退隐或抽身于世俗事务之外。
园林下:指归隐园林的生活。
寄名:挂名,有名无实。
禄仕:指做官领取俸禄。
锻:这里指嵇康的打铁之事,象征他的隐居生活。
嵇康:三国时期名士,以淡泊名利著称。
弥懒静:更加懒散而宁静。
疏傅:指西汉的疏广和疏受,因散尽家财辞官而知名。
贫闲:贫穷而闲适。
支分门内:靠分租门面维持生计。
谢绝:婉言拒绝。
朝中旧往还:朝廷中的旧友和交往。
相君:对宰相的尊称。
忘未得:无法忘记。
汉水:长江中游的支流,代指故土。
巴山:泛指四川盆地的山脉,这里代表诗人故乡。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退隐田园,摆脱世俗纷争的心境。诗中“已收身向园林下”表现出诗人已经退出仕途,归隐山林之意。“犹寄名于禄仕间”则透露出尽管如此,他的名字还在官场上流传,这可能是他曾经有过辉煌政绩,或是对自己未来的某种期待。

“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中的“嵇康”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嵇康,他以清高脱俗著称。诗人自比嵇康,表明自己的淡泊名利和追求心灵的宁静。同时,“无金疏傅更贫闲”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清贫自守和超然物外的心态。

“支分门内馀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两句描绘出诗人在家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同时也谢绝了过去在朝廷中的交往,这是他选择隐居生活的一个体现。

最后,“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不舍。尽管选择了隐居,但对于朋友的情谊依然难以忘怀,时常会在汉水边梦到那遥远的巴山,这里也许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也可能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白居易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之情的不舍与怀念。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洛下诸客就宅相送偶题西亭

几榻临池坐,轩车冒雪过。

交亲致杯酒,僮仆解笙歌。

流岁行将晚,浮荣得几多。

林泉应问我,不住意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洛下雪中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因寄汴州李尚书

水南水北雪纷纷,雪里欢游莫厌频。

日日暗来唯老病,年年少去是交亲。

碧毡帐暖梅花湿,红燎炉香竹叶春。

今日邹枚俱在洛,梁园置酒召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浔阳春三首.春生

春生何处闇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浔阳春三首.春来

春来触地故乡情,忽见风光忆两京。

金谷蹋花香骑入,曲江碾草钿车行。

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楼睡失明。

独有不眠不醉客,经春冷坐古湓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