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注释

摇落:凋残,零落。
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故宅:江陵和归州 (秭归)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
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云雨荒台: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楚宫:楚王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属《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二首。诗中充满了对古人的怀念和历史的反思。

"摇落深知宋玉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学家宋玉的理解和共鸣。宋玉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辞赋家,以其才华横溢而闻名,而诗中提及“悲”,则可能指的是他那悲凉的命运和才情未逢时。

"风流儒雅亦吾师",这里的“风流儒雅”是形容词,意指文人的风采和儒雅的气质。诗人自称这些古人为自己的老师,表达了对他们艺术成就和精神世界的敬仰。

"怅望千秋一洒泪",“怅望”是一种怀念而又有些哀伤的情绪,“千秋”则是时光流转的象征。这句诗表露了诗人对于过去时代的无尽思念和悲凉。

"萧条异代不同时"一句,通过“萧条”来形容历史的荒凉感,"异代"指的是与自己生活的时代截然不同的古老年代,而“不同时”,则表达了时空隔绝带来的孤独和无奈。

"江山故宅空文藻",这里的“江山故宅”是对过去历史遗迹的泛称,“文藻”则是指诗人留下的文字作品。诗句表明那些曾经有过辉煌文化的古代建筑和遗址,如今已成为空壳。

"云雨荒台岂梦思",“云雨荒台”描绘了一幅荒凉古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情景,“岂梦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历史遗迹的沉思和疑惑。

最末两句"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楚宫”特指古代楚国的皇家建筑,而“泯灭”则形容它们如今已成废墟。最后一句中,“舟人”可能是诗人自喻,表达了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无常。"指点到今疑"则是在说这些遗迹即使被后来的人们所指认,但仍然充满着未解之谜。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人及历史文化的深切怀念,以及面对历史变迁时的感慨和迷茫。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垂白

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

江喧长少睡,楼迥独移时。

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

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