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答诸公(其二)

衰年已过纵心期,安得聪明及往时。

既老固应全晚节,虽贫岂暇计留资。

元非矫饰求为异,自是行藏要合宜。

曾记诗僧林下约,为将踪迹报渠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大猷的作品,名为《次韵奉答诸公(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回忆和对晚年的自我安慰。诗中“衰年已过纵心期,安得聪明及往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岁月已经流逝、无法挽留的感慨,以及希望能够保持年轻时的聪明和活力。接下来的“既老固应全晚节,虽贫岂暇计留资”则是对晚年的自我要求,尽管已经步入老年,但仍应该保持晚节,不因贫困而有所保留。

诗中“元非矫饰求为异,自是行藏要合宜”表达了诗人不追求虚名和矫饰的生活态度,而是顺其自然,遵循内心的本真。最后两句“曾记诗僧林下约,为将踪迹报渠知”,则是对往事的一种回忆,诗僧即是指佛教中的僧人,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与僧人的交往,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时期与晚年的不同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过程中智慧、节操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收录诗词(6)

汪大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奉答诸公(其一)

自入中书不计年,只将方寸作良田。

桑榆物外都无累,桃李人家剩有缘。

放意不妨娱绿野,勒功何必向燕然。

姓名元在丹台上,千岁徜徉小洞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姜梅山见寄

投分虽深迹却疏,君居东婺我西湖。

儿曹方喜承毛檄,父执应容效鲤趋。

慨念旧游多宿草,仅馀二老见霜须。

诗来唤起相思梦,又向梅山得楷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通山县寄朱元晦

碧涧环山麓,高低满百家。

途穷疏骑气,县古听蜂衙。

书倩云中雁,歌烦水底蛙。

阳和不择地,随分得春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题乐天居士诗集后时谪居庐山

居士当年谪九江,高怀往往寓篇章。

多言世上风波恶,不似閒中气味长。

千载声名虽莫及,一时踪迹偶相望。

若容俗驾追遗矩,待看南山结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