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石甑山

草闲寻得径,绝顶豁云烟。

漠漠风寒石,冥冥雁没天。

塔标银汉外,寺圮劫灰前。

只隔西湖木,歌钟万户喧。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石甑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首句“草闲寻得径”,以轻松之笔引出登山的过程,仿佛在一片宁静的草地上,诗人独自寻找着通往山顶的小径,暗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接着,“绝顶豁云烟”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山顶,那里云雾缭绕,豁然开朗,既展现了山峰的高峻,也寓意着心灵的开阔。随后,“漠漠风寒石,冥冥雁没天”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寒冷的氛围,同时,雁影消失于天际的景象,又增添了几分孤独与辽阔感。

“塔标银汉外,寺圮劫灰前”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从山间移至更远的天际,塔影指向银河之外,寺庙遗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古老又神秘的世界观。

最后,“只隔西湖木,歌钟万户喧”以西湖为背景,巧妙地对比了山中静谧与外界喧嚣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由烟霞岭至紫云洞精舍

日出倚湖棹,阴岭此孤发。

丛筱时钩衣,晞露渐盈袜。

已有樵斧声,丁丁出深樾。

欲叩径所从,寻声易飘忽。

稍稍开停云,微微辨琳阙。

夜梵悄已沈,晨钟闲将歇。

入门见夷光,沈照坐岩窟。

洞气凝古香,云根抱臞骨。

相对我亦忘,焉知境超越。

君听幽涧泉,泠泠几时竭。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黄龙洞一名无门洞

未锤三千级,先瞻丈六容。

无门窥法藏,有地立云踪。

我识泉皆眼,人言锡是龙。

隐松如可作,应许叩玄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金鼓洞

只激风泉韵,何来金鼓名。

泥难缝地裂,石忽使天惊。

断脉迎人气,虚中学语声。

幽潭睡何物,时有怪云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大佛石

旧说明湖是海边,人民城郭总茫然。

却馀精卫未衔石,遂有祖龙来系船。

骨立何心邀锦缆,尸驱差喜脱神鞭。

山灵亦解沧桑恨,遣化西方丈六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