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长相思》由清代诗人董如兰(畹仙)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主人公在思念中的内心世界与外界景象的交融。
“心迢迢。路迢迢。” 开篇即以“迢迢”二字,形象地表达了情感与距离的遥远,无论是心灵的距离还是实际的路程,都显得漫长而难以跨越。这种强烈的对比,为全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
“万木经霜色渐凋。秋容如画描。”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映射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霜降之后,万木凋零,秋色如画,既展现了自然界的一种凄美,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卯时潮。酉时潮。” 潮水的涨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同时也隐喻着主人公对归人期盼的无尽等待。卯时与酉时的交替,不仅体现了时间的循环往复,也加重了等待的焦虑与无奈。
“不见归帆傍小桥。” 这一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期待与失望。在漫长的等待中,归人并未出现,小桥边的归帆成为了一种虚幻的希望,最终却化为泡影,增添了诗中愁绪的深度。
“愁魂销未销。” 最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收尾,将主人公的愁绪推向高潮。愁魂是否消散,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综上所述,《长相思》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在思念中挣扎的个体形象,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哀婉又动人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