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赠岑梵则》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对江乡深径、茅屋、高柳、小堂、丹砂、白发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老友岑梵则的深厚情谊与岁月流转的感慨。
首联“江乡深径引茅茨,十载无忘独到时”,开篇即以“江乡”、“深径”、“茅茨”描绘出一片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隐逸之境,暗示了诗人与岑梵则之间深厚的友情,即使相隔多年,记忆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颔联“高柳秋阴笼日薄,小堂寒磬出花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高大的柳树笼罩着一层秋日的阴霾,阳光显得格外柔和而微弱;小堂内传出的寒磬声,似乎在提醒着季节的更迭,花开花落,时光匆匆。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喻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
颈联“丹砂不秘还童诀,白发尤工幼妇词”,转而探讨生命的奥秘与变化。丹砂虽能延年益寿,但终究无法阻止岁月的痕迹——白发的出现。这里以“还童诀”与“幼妇词”为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生命有限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保持内心年轻、精神不衰的渴望。
尾联“今夕三城笑相看,先生如旧我长髭”,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与岑梵则相聚的情景。在今日的相聚中,他们彼此相视而笑,仿佛时间并未改变他们的友谊与心境。最后一句“先生如旧我长髭”不仅描绘了外貌的变化,更强调了友情的恒久不变,以及岁月虽长,但情谊依旧如初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