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道中作

百花香气傍行人,花底垂鞭日易醺。

野父不知寒食节,穿林转壑自烧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翻译

百花的香气伴随着路过的行人,马匹在花丛下停下,日子在陶醉中悄然流逝。
乡间的老人不知道寒食节的存在,自在地穿越树林翻过山沟,自己点燃炊烟。

注释

百花:各种各样的花。
香气:花朵散发的芳香。
傍:靠近,伴随。
行人:路过的人。
花底:花丛下。
垂鞭:放下马鞭,指休息。
日易醺:日子容易使人沉醉。
野父:乡野间的老人。
不知:不了解,不知道。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禁火冷食,纪念忠诚的介子推。
穿林:穿过树林。
转壑:越过山沟。
自烧云:自己生火做饭,烟雾如同云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行程图景。开头“百花香气傍行人”,通过对比鲜明的情境,传达了春天万物复苏、花开满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隐含着诗人行走其间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生机。

紧接着,“花底垂鞭日易醺”,则是从动作细节入手,展现出一位策马缓行于花丛之间的情景。这里的“垂鞭”意味着驾驭者无需急促催促马匹,因为整个气氛都是悠闲而放松的,而“日易醺”则增添了一种时间流逝、光阴似箭的意境,仿佛时间在这美丽景致中变得更加柔和。

下一句,“野父不知寒食节”,转换了场景与情感。诗人通过提及“野父”——即生活于田野之中的简单民众,以及他们对传统节日“寒食节”的无知,来表达一种脱离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最后,“穿林转壑自烧云”,则是诗人自身的情感流露。这里的“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感受者。“穿林转壑”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探寻与享受,而“自烧云”则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状态,仿佛诗人的心灵在这片刻的体验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一种超然生活态度的向往。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出东阳道中作

马首寒山黛色浓,一重重尽一重重。

醉醒已在他人界,犹忆东阳昨夜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失题

十六声中运手轻,一声声似自然声。

不缘精妙过流辈,争得江南别有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江南闻新曲

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摧。

乐工不识长安道,尽是书中寄曲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过李群玉故居

讦直上书难遇主,衔冤下世未成翁。

琴尊剑鹤谁将去,惟锁山斋一树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