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八十年来辨东西,如今不要白头公。
非长非短非大小,还与诸人性相同。
无来无去兼无住,了却本来自性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无了禅师的作品,名为《临化示偈》。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禅宗诗歌,表达了禅宗对生命和存在本质的深刻认识。
“八十年来辨东西”,这里的“辨”有辩论、区分之意,指的是在长达八十年的岁月里,对世间万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理解。诗人用“东西”来比喻生活中的各种选择与追求,这些都是生命旅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如今不要白头公”,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与放下的态度。“白头公”通常指的是年老的男子,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磨难。诗人说“不要”,意味着对这些世俗的标志已经不再执着。
“非长非短非大小,仍与诸人性相同。”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禅宗对于万物平等、无为的哲学观点。“非长非短非大小”意味着一切事物都超越了世间的尺度,而“仍与诸人性相同”则强调了万物之间本质上的相通性和平等性。
最后,“无来无去兼无住,了却本来自性空。”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禅宗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无来无去兼无住”意味着一切现象都没有固定的开始、结束或停留,这是对万物流动性的认知。而“了却本来自性空”则指向了生命最终回归到本无的状态,即“自性空”,这是禅宗中对于真理和存在的最高体验。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悟道成性的境界,是一首蕴含深邃哲思的禅诗。
不详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
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鉴禁疏云数道开,垂风岸柳拂青苔。
银波玉沫空池去,曾历千岩万壑来。
不啻回青眼,应疑似碧云。
古风真往哲,雅道滥朝闻。
活狱威豪右,销时赖典坟。
如何经济意,未克致吾君。
蟾宜天地静,三五对阶蓂。
照耀超诸夜,光芒掩众星。
影寒池更澈,露冷树销青。
枉值中秋半,长乖宿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