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作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红色的旗帜飘扬,宫中的队伍前来,正值中元节,朝拜上清归途。
羊权需要金色的令牌才能解脱,温峤的玉镜台始终空置无人使用。
曾经因风雨声惊醒睡眠,却不知迷路是因为花开。
有娀仙境虽美,但比不上瀛洲遥远,青雀怎能成为鸩鸟的媒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首句“绛节飘飖宫国来”中的“绛节”指的是古代皇帝出行时前导的旗帜,这里用来比喻官府或朝廷的权威与尊贵。“宫国”则是对国家、政权的美称。诗人通过这样的开篇,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中元朝拜上清回”中的“中元”可能指的是农历的七月,即现在的中秋节,而“朝拜上清”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清净世界的向往和敬仰。这里的“上清”多指道教中的高级天界,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第三句“羊权须得金条脱”中的“羊权”可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这里的“金条”则象征着自由和解脱。整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权力与束缚的反思,诗人渴求从世俗的羁绊中解脱出来。

接着,“温峤终虚玉镜台”中的“温峤”可能是地名,而“玉镜台”则象征着清澈明净的境界和智慧。这句话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追求纯净世界、超越现实的主题。

在第五句“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中,诗人通过亲身经历的一场春夜雷雨,表达了一种恍惚和无常感。这里的“省惊”指的是从惊恐中回复平静,而“迷路”则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困惑与迷茫。

最后两句,“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中,“有娀”是一种古代的乐器,“瀛洲”则是传说中的仙境。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现实生活与理想境界之间距离感的深刻体会。而“青雀”和“鸩鸟媒”都是古代神话故事中帮助人间情侣相聚的元素,这里的运用则强化了诗人的无力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境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同时,它也反映出李商隐特有的抒情风格和他那独具匠心的用词造句艺术。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

紫阁相逢处,丹岩议宿时。

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

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

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井络

井络天彭一掌中,漫誇天设剑为峰。

阵图东聚燕江石,边柝西悬雪岭松。

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

将来为报奸雄辈,莫向金牛访旧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公子

一盏新罗酒,凌晨恐易消。

归应冲鼓半,去不待笙调。

歌好惟愁和,香浓岂惜飘。

春场铺艾帐,下马雉媒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壬申七夕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