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涵古(其二)

平生意广奈才疏,学未成时家已癯。

蚤慕沧洲穷广大,晚依丽泽沃焦枯。

先儒凛凛今如在,圣道洋洋孰与图。

两字高题时仰止,千江一月几曾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一生志向广泛但才学不足,学业未竟时家庭已清贫。
早年向往江湖的广阔与淡泊,晚年却只能依靠繁华以求温饱。
先贤们的威严仿佛仍在眼前,弘扬大道的道路该由谁来规划。
时常仰望那两个崇高的字眼,千条江中一轮明月,何尝有过不同?

注释

平生:一生。
意广:志向广泛。
奈:但。
才疏:才学不足。
学未成:学业未竟。
家已癯:家庭已清贫。
蚤慕:早年向往。
沧洲:江湖。
穷广大:广阔与淡泊。
晚依:晚年。
丽泽:繁华。
沃焦枯:求温饱。
先儒:先贤们。
凛凛:威严的样子。
今如在:仿佛仍在。
圣道:大道。
洋洋:广大无边。
孰与图:该由谁来规划。
两字:两个字眼。
高题:崇高。
时仰止:时常仰望。
千江一月:千条江中一轮明月。
几曾殊:何尝有过不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题涵古(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学业未成、家境衰败以及对先贤圣道怀念之情的诗句。

"平生意广奈才疏" 一句,表明作者本有广阔的志向,但因才疏学浅而无法实现。"学未成时家已癯" 则透露了作者在求学过程中家庭已经陷入困顿的情况。这两句话反映出诗人个人的苦恼与无奈。

接着,"蚤慕沧洲穷广大,晚依丽泽沃焦枯"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和丰富资源的向往,以及对于时光易逝、机遇难得的感慨。

在"先儒凛凛今如在,圣道洋洋孰与图" 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圣道永恒价值的追求。这里的“先儒”指的是孔子等儒家先哲,而“圣道”则是指他们所传播的道德和学问。

最后,"两字高题时仰止,千江一月几曾殊" 一句,可能是在提到某种特定的书籍或知识的修习,对于这份学习的态度持有敬仰之心。而“千江一月”则是对自然界的描绘,或许暗示了诗人在漫长岁月中不断追求学问的心路历程。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既有自我反省又不失对古圣先贤尊崇的情怀。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题魁星

天枢之宿为贪狼,引领三台朝帝旁。

典司多士擅文场,名在第一声播扬。

因此冰炭痴儿肠,彷佛肖象祈流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赠仙山刚公新创香林

佛说菩提泉,其性本澄澈。

人乃无芜秽,谁能还莹洁。

我观浸碧泉,泓渟贮芳冽。

恰如老师心,风止云迹灭。

忆昔著诗句,无乃太疏拙。

弹指二十年,相看头已雪。

老师辟新轩,眼方颇虚彻。

得得穴山窦,一脉引幽绝。

清泚贯花径,冷暖资众啜。

一动一以静,谁盈复谁竭。

水性本不殊,地势差有别。

即此两水间,尽是广长舌。

学子来问话,当以无说说。

但见香林香,薰蒸千万叶。

形式: 古风

赠叶绿涧

有客有客讷而腴,手携数册尧夫书。

八八从而之八八,四千九十六无馀。

小游轨革何足算,大游九厄相乘除。

太玄洞极亦无法,更有司马推潜虚。

茫茫古今四海阔,动静祸福无能踰。

玉芪金钥窃元命,自合抱道山林居。

尧夫尧夫初不死,精神炯炯先天图。

元会运世未为密,一画未画元非疏。

自从漏泄加倍语,便觉造化无工夫。

吾儒更欲穷造化,造化尤解穷吾儒。

且将馀法供剧戏,君识此意廉其需。

世人逐逐不知止,诵诗还肯安心无。

形式: 古风

赠朱道人

道人跨鹤遍天涯,伟观绝景收拾归。

点头濡墨茅屋下,乘兴吐出胸中奇。

百尺生绡冰样洁,落笔一埽风雨驰。

远水拍天穷万折,怪石硗确蹲熊罴。

槎牙古木蛟龙走,断云寂寞无心飞。

淡妆浓抹西子面,天梯石栈猿猱悲。

野骑残僧小桥险,酒帘渔棹摇斜晖。

生绡有限意难尽,兀坐静境窥天机。

岂知造化无尽藏,奔会笔底无盈亏。

射洪川幅非我有,且遣楮君百辈供指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