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禅人求赞

真兮妄兮两孤,作对待兮偏枯。

水凌虚而风静兮月非无,即妄即真兮毒药与醍醐。

到此谁人识得渠。

形式:

翻译

真实与虚妄各自孤立,相互对立且极端。
水面平静风声寂,月亮并非不存在,虚妄与真实如同毒药与美酒。
谁能理解这境地呢?

注释

真兮:真实的。
妄兮:虚妄的。
孤:孤立。
对待兮:相对。
偏枯:极端。
水凌虚:水面如镜。
风静:风平浪静。
月非无:月亮并未消失。
即妄即真:既是虚妄又是真实。
毒药:比喻有害的事物。
醍醐:比喻有益的事物。
识得渠:谁能理解他/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如本禅人求赞》。诗中以"真兮妄兮两孤"起笔,表达了真与妄两种对立的状态,如同两个孤立的存在。"作对待兮偏枯"进一步强调了两者之间的不平衡和片面性。诗人接着通过"水凌虚而风静兮月非无"的自然景象,暗示即使在看似宁静的环境中,真妄之辨依然存在。

"即妄即真兮毒药与醍醐"一句,将妄与真比喻为毒药与解酒之清泉,意味着真理可能被误解为谬误,也可能在误中发现真相。最后,诗人以疑问"到此谁人识得渠"收尾,引发读者对真妄之辨的深思,表达出对于真正理解禅意者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引导读者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矛盾中领悟真理。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法宝禅人求赞

这无状,世间稀。住佛屋,著佛衣。噇佛饭,说佛非。

多忿怒,少慈悲。画得似差毫氂,宝禅者应自知。

形式:

郑学士请赞

参得圜悟禅,担起睦州版。

透过祖师关,瞎却顶门眼。

肚里黑漫漫,这中平坦坦。

性气得人憎,发时浑不管。

巩县茶瓶吃一槌,击碎饶州白瓷碗。

形式:

金华圣者赞

金华圣者谁识,撞著猪头便吃。

虽然无爱无憎,其奈有损有益。

使得破落僧徒,也道逆行顺行天莫测。

若无末后一著,至今有口难分析。

形式:

临济和尚赞

称锤上捏出汁,枯骨里敲出髓。

全无些子蕴藉,一味卖弄口嘴。

更说甚么三要三玄,四种料拣。

大似青天白日,十字街头,见神见鬼。咄。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