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首(其二)

远游历燕赵,抚剑黄金台。

昭王在何许,遗迹空蒿莱。

是时穷秋后,朔漠悲风来。

惊沙掩白日,六龙就西颓。

羁怀无与欢,俯仰独徘徊。

徘徊将安之,零泪曾沾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杂诗十首(其二)》,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远游至燕赵之地,抚剑于黄金台前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远游历燕赵”,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行旅的地点,燕赵之地自古多英雄豪杰,此处暗含着诗人对历史的向往和对英雄事迹的缅怀。接着,“抚剑黄金台”一句,运用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之所,诗人抚剑于此,不仅展现了其豪迈之气,也寄托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昭王在何许,遗迹空蒿莱。”这两句转折,诗人由对历史的追忆转向对现实的感慨。昭王,这里指燕昭王,其事迹虽辉煌,但如今却只剩下荒草萋萋的遗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无奈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

“是时穷秋后,朔漠悲风来。”诗人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深秋之后,北风呼啸而来,象征着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悲凉。接下来,“惊沙掩白日,六龙就西颓。”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沙尘暴遮蔽了阳光,仿佛连太阳都失去了活力,而“六龙就西颓”则用神话传说中的日神驾车,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

“羁怀无与欢,俯仰独徘徊。”诗人此刻心境孤寂,无人能分享他的忧愁,只能独自在原地徘徊,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徘徊将安之,零泪曾沾怀。”最后两句,诗人思考着如何摆脱这种困境,但最终只能以泪水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十首(其三)

青阳降丰泽,万物竞欣荣。

秋霜被原野,从此悲凋零。

贤人抱识鉴,时运有衰兴。

四皓隐商山,二八登虞廷。

卷舒贵适道,奚必局常经。

形式: 古风

杂诗十首(其四)

长川欲车骋,脩路乃舟航。

梧桐巢燕雀,荆棘栖鸾凰。

人情多不测,世故有难量。

班姬不长信,赵女入昭阳。

微阴今日翳,巧语使交伤。

谁能如管鲍,终始不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诗十首(其五)

多财情易淫,纵欲神将铄。

瞻前慎图返,处泰当思约。

婉娈通衢子,遨游恣欢谑。

玉佩绮罗衣,白马黄金络。

但慕千驷侈,安知一瓢乐。

一朝时忽殊,万事总零落。

盛年不可保,富贵难常托。

胡彼冲虚人,冥心守恬漠。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杂诗十首(其六)

蕣花辉朝艳,岂睹蟠桃春。

营营尘中徒,宁识林下人。

声色令心惑,骄荒使智昏。

日夕相驰逐,何时返道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