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解元所藏武元直山水

洞清宗元不传法,此老无乃得之心。

妙画通灵恐仙去,须防风雨夜堂深。

斯人地下骨应朽,此画世閒宁复有。

莫与纷纷俗眼看,等閒却作丹青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题高解元所藏武元直山水》由金末元初的诗人王寂创作,通过对一幅武元直的山水画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

首先,诗中提到“洞清宗元不传法”,这里的“宗元”可能是指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而“洞清”则暗示了武元直的画作如同洞见清泉,清澈透明,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诗人认为这种艺术境界并非寻常之法所能传授,强调了武元直作品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接着,“此老无乃得之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武元直艺术造诣的高度认可,认为他能够深刻理解并表达出自然界的精妙之处,仿佛能洞察万物之灵。这不仅是对武元直个人才华的赞扬,也是对其作品中蕴含的自然之美的肯定。

“妙画通灵恐仙去,须防风雨夜堂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武元直山水画的神奇之处,仿佛画中的山水具有通灵之气,能够吸引仙人驻足。同时,诗人提醒观者要小心保护,防止风雨侵蚀,以免破坏这份难得的灵韵。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艺术作品的珍视,也暗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

“斯人地下骨应朽,此画世閒宁复有。”诗人感慨,即使武元直已逝,但他的艺术灵魂依然在画作中得以永存,而这样的杰作在世间或许再也难以寻觅。这不仅是对武元直艺术成就的极高评价,也是对后世艺术创作的一种激励。

最后,“莫与纷纷俗眼看,等閒却作丹青手。”诗人告诫世人,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艺术,更不要轻易地尝试成为艺术家。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也是对艺术追求者的勉励,强调了艺术创作的纯粹性和独特性,不应被外界的功利观念所左右。

综上所述,《题高解元所藏武元直山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不仅赞美了武元直山水画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本质的独到见解和对艺术创作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287)

王寂(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觉华岛

宫亭湖神感且通,往来送客能分风。

广德王祠祷辄应,重楼翠阜浮霜空。

我行拟上觉华岛,香火遍走青莲宫。

中流未济成龃龉,船头西向旗脚东。

云奔雾涌白浪捲,一叶掀舞洪涛中。

平生行止类如此,凭仗愿有信与忠。

尝闻主海尊位置,顾岂变化难为功。

指呼蛟蜃扫阴翳,天水万里磨青铜。

解维转柁饱帆腹,双桨不举追惊鸿。

兹游政要偿素愿,勿使坐叹诗人穷。

投文再拜沥微恳,为我寄语白龙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留题觉华岛龙宫寺

传闻三山驾空虚,珠宫贝阙神仙都。

茫茫弱水限舟楫,人迹不到如有无。

平生点检江山好,秪有龙宫觉华岛。

何年经创作者谁,兴圣帝师孤竹老。

老人绝俗栖金沙,岁久喜舍来天家。

悬崖架壑置佛屋,突兀殿阁凌烟霞。

乃知造物开神异,故压祇园布金地。

四顾鲸波翼宝岩,玻璃环拥青螺髻。

我生自厌薰膻腥,坐觉两腋生清泠。

夜凉海月耿不寐,几欲举手扪天星。

明朝收帆落尘土,一梦回头散风雨。

向令坡老此经行,想不愿为天竺主。

形式: 古风

客中戏用龙溪借书韵

太行西北云横目,一日九回肠断续。

舍官就养诚所愿,百口煎熬食不足。

逆行倒置坐迂阔,相负此生惟此腹。

兹行远去父母国,恋恋不同桑下宿。

山长水远苦愁人,不觉秋风惊鬓绿。

平生拙宦失捷径,兰蕙当门为谁馥。

文章既不一钱直,五经安用窗前读。

东涂西抹竟何有,坐叹马鞍消髀肉。

公家无补一毫发,鼠窃太仓饕寸禄。

既无里妪谁乞火,未有先容莫投玉。

天涯怀抱为谁开,尽写穷愁入诗轴。

形式: 古风

柳城西闻蝉有感

坡老放归舟系汴,惊听骡铎鸣北岸。

文公岭外得京官,照蝎壁閒犹喜见。

我今薄宦天一角,适以平反叨使传。

柳城西路忽闻蝉,驻马久之增感叹。

临岐凄咽固有意,似对乡人论牛面。

吾庐环木夏阴合,聒耳长嘶吾每倦。

安东地冷无此物,所以相逢眷还眷。

晚风晨露汝易足,何苦叨叨声不断。

商胡迁客泪横臆,落日穷途方寸乱。

朱门砧杵快新凉,乞汝秋天从叫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