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作

閒身能得几时閒,行遍千峰好闭关。

孤棹偶来重渡海,片云何处不逢山。

鸥迎野客忘宾主,鹤过长空纵往还。

惭愧同舟枉相问,老僧何事到人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舟中作》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舟行于水上的独特体验与感悟。

首句“閒身能得几时閒”,开篇即以“閒”字贯穿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短暂闲暇时光的珍惜与感慨。身处舟中,行遍千峰,却选择闭关自守,似乎在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这种反差,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其内心的深沉与超脱。

“孤棹偶来重渡海,片云何处不逢山。”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舟行的孤独与广阔。孤舟在海上漂泊,偶尔回头,却发现无论何处,都有山峦与云朵相伴。这种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以及人在宇宙间渺小而不可预测的命运。

“鸥迎野客忘宾主,鹤过长空纵往还。”诗人以鸥鸟与白鹤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界的自由与和谐。鸥鸟不拘礼节地迎接旅人,仿佛忘记了主客之分;白鹤自在地飞翔于长空,随心所欲地往来。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自由,也寄托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惭愧同舟枉相问,老僧何事到人间。”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对同行者的感激与不解。在舟行的过程中,或许有人曾询问他的行踪或目的,但诗人却感到惭愧,因为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位老僧,本应远离尘世,却为何会出现在人间。这不仅是对自身身份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出世与入世之间矛盾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过铁城作

雪边曾记此登临,归卧松寮直至今。

最是高深难久别,不分寒暑辄相寻。

炎方近海饶云物,客舍移床就樾阴。

欣对悠然信来往,南山殊有故人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铁城道中夜归口占

山客下山何太频,荒城十里半荆榛。

青燐熠熠萤依草,白眼当当虎伺人。

老畏交驰思缓步,行随孤影识全身。

夜深谁是同归者,大地茫茫月一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客中晚晴

郭外疏钟郭内听,夕阳归鸟下空庭。

暑欺老病侵尘榻,雨过新凉隔纸屏。

山县闭门群动息,女墙当牖数峰青。

此时正好披襟坐,莫学閒眠唤不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铁城晚发留别诸子

片帆南下水悠悠,归路分明记昔游。

西照入江疑晓日,晚风吹暑当凉秋。

閒身自断同孤鹤,世事无劳问野鸥。

莫笑还山生计拙,君看禾黍满西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