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圣主过幽谷,虚皇在蕊宫。
五千宗物母,七字秘神童。
世上金壶远,人间玉籥空。
唯馀养身法,修此与天通。
这首诗是徐铉的《步虚词五首·其三》,创作于唐末宋初。诗中蕴含深厚的道家思想,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圣主过幽谷,虚皇在蕊宫。” 这两句表明诗人心中的理想之神,即“圣主”与“虚皇”,它们经过幽深的山谷,居于精妙绝伦的宫殿。这里的“幽谷”和“蕊宫”都是象征性的场所,代表了道家追求的精神境界。
“五千宗物母,七字秘神童。”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宇宙万物之母与神秘的生命力。五千可能指的是无数、众多,而“宗物母”象征着生生不息的自然力量;“七字秘神童”则是对道家修炼中追求长生不老的一种表达。
“世上金壶远,人间玉籥空。” 这两句通过对比来强调了世俗与精神世界的差异。“金壶”和“玉籥”都是贵重之物,但在诗中它们却显得遥远而不可及,反映出诗人对于尘世富贵的超然态度。
“唯馀养身法,修此与天通。”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信条和修炼目标,即通过特定的养生之法来达到与自然、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里的“养身法”指的是道家修炼中的各种养生方法,而“修此与天通”则是追求与天地合一的最高修为目标。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圣洁之神、宇宙万物以及个人修炼境界的描绘,展现了道家哲学中关于自然和谐、生命永恒以及精神超脱的深刻内涵。
不详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何处求玄解,人间有洞天。
勤行皆是道,谪下尚为仙。
蔽景乘朱凤,排虚驾紫烟。
不嫌园吏傲,愿在玉宸前。
三素霏霏远,盟威凛凛寒。
火铃空灭没,星斗晓阑干。
佩响流虚殿,炉烟在醮坛。
萧寥不可极,骖驾上云端。
贾生三载在长沙,故友相思道路赊。
已分终年甘寂寞,岂知今日还京华。
麟符上相恩偏厚,隋苑留欢日欲斜。
明旦江头倍惆怅,远山芳草映残霞。
欲使新正识有年,故飘轻絮伴春还。
近看琼树笼银阙,远想瑶池带玉关。
润逐麳麰铺绿野,暖随杯酒上朱颜。
朝来花萼楼中宴,数曲赓歌雅颂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