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绂所作的《赠徐君邦孝》。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领悟。
首联“难后不知何处在,客中相见鬓丝新”,以“难”字开篇,暗示了离别之苦,而后句通过“客中相见”和“鬓丝新”描绘了重逢时的场景,虽是久别重逢,但岁月已在两人身上留下了痕迹,体现了时间的无情。
颔联“此身已老谁知己,旧业如今尽属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自言已至暮年,却感叹知音难觅,而往日的事业也已归属他人,流露出一种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无奈与哀愁。
颈联“归梦几回胶岭月,借耕十亩练塘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归乡的梦中,他仿佛回到了那轮胶岭的明月之下,借耕于十亩练塘的春色之中,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尾联“人生万事应难料,未信长年孺子贫”,诗人以哲理性的思考收束全诗,表达了对人生的复杂与多变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接受。他认为,人生中的种种遭遇难以预料,即使年岁渐长,也不必过分忧虑贫困,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友情、时光、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