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邓道士,并引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

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翻译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
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注释

罗浮春:罗浮山的春酒。
远饷:远方赠送。
采薇客:隐居山野的人。
独酌:独自饮酒。
松下石:松树下的石头。
幽人:隐士。
清啸:清脆的长啸。
月夕:月夜。
聊戏:随意嬉戏。
庵中人:庵里的僧侣或居士。
空飞:无形地飞。
无迹:没有痕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开篇“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便以饮酒和山中的友人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的悠闲自得。其中,“一杯”表明并不沉迷于酒,而是用酒来调剂心情;“远饷采薇客”则透露诗人与世隔绝,只是在自然中寻觅知音。

接着,“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诗人通过设想知道远方的朋友也许已经结束了独自饮酒的时光,而他自己则是醉卧在松树下的岩石上。这里的“遥知”和“独酌”都强调了一种心灵上的相通和理解。

第三句“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逸于自然之中的生活状态。“幽人”指的是隐居的诗人自己,而“不可见”则是因为他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难以被外界所发现。下半句“清啸闻月夕”,则是说在夜深人静时,只有清晰的啸声和明亮的月光相伴。

最后,“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诗人的心态达到了极致的超脱。这里的“聊戏”意味着一种不经意间的心灵交流,而“庵中人”可能是指那些隐居的修行者或同道中人。“空飞”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精神上的自由和无拘无束,至于“本无迹”,则是在强调这种交流和心灵状态是不留痕迹、超越世俗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以及与隐逸之人的精神交流,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上元夜

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

璧月挂罘罳,珠星缀觚棱。

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

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

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

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

散策桄榔林,林疏月鬅鬙。

使君置酒罢,箫鼓转松陵。

狂生来索酒,一举辄数升。

浩歌出门去,我亦归瞢腾。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赖仙芝、王原秀才、僧昙颖、行全、道士何宗一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一首

断桥隔胜践,脱屦欣小揭。

瘴花已繁红,官柳犹疏细。

斜川二三子,悼叹吾年逝。

凄凉罗浮馆,风壁颓雨砌。

黄冠常苦饥,迎客羞破袂。

仙山在何许,归鹤时堕毳。

崎岖拾松黄,欲救齿发弊。

坐令禅客笑,一梦等千岁。

栖禅晚置酒,蛮果粲蕉荔。

齐厨釜无羹,野饷篮有蕙。

嬉游趁时节,俯仰了此世。

犹当洗业障,更作临水禊。

寄书阳羡儿,并语长头弟。

门户各努力,先期毕租税。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正月二十六日,偶与数客野步嘉祐僧舍东南野人家,杂花盛开,扣门求观。主人林氏媪出应,白发青裙,少寡,独居三十年矣。感叹之馀,作诗记之

缥蒂缃枝出绛房,绿阴青子送春忙。

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烧空红佛桑。

落日孤烟知客恨,短篱破屋为谁香。

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

皎皎穿云月,青青出水荷。文章工点?,忠义老研磨。

伟节何须怒,宽饶要少和。

吾衰安用此,寄与小东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