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太傅中书令张文节公挽词三首(其三)

平日开黄阁,兹辰奠素旗。

留侯尝辟谷,岩说遂骑箕。

天迥哀笳咽,林长导翣迟。

行人此堕泪,何必岘亭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平时常在官署办公,今日却竖起素色旗帜。
像留侯张良曾修行辟谷,岩说先生也仿佛骑着簸箕而行。
天空辽阔,哀伤的笳声低沉回荡,树林深远,送葬的队伍缓慢前行。
过路的人也会因此落泪,何须一定要在岘亭立碑纪念。

注释

黄阁:古代高级官员的官署,这里指朝廷。
素旗:白色的旗帜,用于丧事或特殊仪式。
辟谷:道家修炼方法,不食五谷以求长生。
岩说:可能是人名,具体身份未知。
骑箕:道教传说中仙人骑着簸箕升天,象征仙逝。
笳咽:笳声悲凉,形容哀乐。
导翣:引导灵柩的仪仗队,翣为古代的一种扇形车饰。
行人:过路的人,泛指看到这一场景的人。
岘亭碑:岘山上的亭子,有纪念名人的石碑。

鉴赏

这是一首写给太傅中的挽词,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英杰的缅怀之情。"平日开黄阁,兹辰奠素旗"两句,通过对黄阁与素旗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庄重而又悲凉的氛围。"留侯尝辟谷,岩说遂骑箕"中的“留侯”指的是西汉初年功臣张良,以其智谋著称,而“岩说”则是古人隐居之处,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

"天迥哀笳咽,林长导翣迟"这两句,通过声音和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哀伤之声与时间流逝的感慨。"行人此堕泪,何必岘亭碑"则是诗人在游历中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以及对是否需要留下纪念碑石的疑问。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深沉。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缅怀之情,以及对生命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太傅中书令张文节公挽词三首(其二)

昔命光三事,今嗟赎百身。

堂无织蒲妾,车有吐茵人。

台坼层氛夜,槐凋故府春。

空馀相国第,不与势家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太傅中书令张文节公挽词三首(其一)

素范流邦册,昌言溢帝聪。

三台应天老,万事问胡公。

道有如弦直,生嗟委蜕穷。

令君兼上傅,衮敛贲遗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赠令狐进士

阙里高谈擅席珍,多年嵇痹叹沈沦。

封轺续食论乡士,綵服承颜断织亲。

风直鹢郊伤六翮,机藏鼷弩惜千钧。

载肴谁就扬雄宅,覆瓿书成担石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司徒兼侍中宋宣献挽词四首(其四)

宗工天下宝,归葬国西原。

野阔箫声苦,云愁旐影昏。

如存三事礼,不返九京魂。

河海空成泪,难酬国士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