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接苍苍渚,江涵袅袅花。
秋声风似雨,夜色月如沙。
泽国几千里,渔村三两家。
翻思杏园路,鞭袅帽檐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秋日的画面。首句“天接苍苍渚”展现了开阔的天空与远处的洲渚相连,给人以辽远之感。次句“江涵袅袅花”则细腻地刻画了江面上飘摇的芦花,如同轻烟般在水面荡漾,富有动态美。
“秋声风似雨”通过比喻,写出了秋风吹过时仿佛带着细雨,增添了季节的凉意和湿润。而“夜色月如沙”则运用了视觉意象,形容月光如沙粒般洒落,营造出静谧而朦胧的夜晚氛围。
“泽国几千里”进一步描绘了这片水乡的广大,而“渔村三两家”则点明了人烟稀疏的景象,展现出渔村的宁静与原始之美。最后,“翻思杏园路,鞭袅帽檐斜”诗人由眼前景色联想到春天的杏花盛开,自己骑马而行,帽檐微斜,流露出淡淡的怀旧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江南水乡的秋日风光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宋末金初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哀愁。
不详
金时期的作家、书画家。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书画家米芾之婿,善诗文书画,所作词风格清婉,多家园故国之思,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并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
寂寂重寂寂,出门春草齐。
晚芳犹著树,江涨欲平溪。
山暝有时雨,村深何处鸡。
远山缘底恨,故作傍人低。
闲云泄泄日晖晖,林斧溪舂响翠微。
天气乍晴花满树,人家久住燕双飞。
邻村社后容借酒,客舍新来未绽衣。
遥忆东郊亭畔柳,归时相见亦依依。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