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相篇

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臣。

荐成成不知,告璜璜不嗔。

克也与国论,此国尚有人。

能令汝卜相,谁使汝为君。

东周一失驭,全晋遂三分。

但知晋国乱,不念周家贫。

史官谨初命,千载伤彝伦。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所作的《卜相篇》,主要通过历史典故来表达对社会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以家庭贫困时渴望贤妻和国家动乱时期盼良臣的比喻,反映出对治国人才的重视。诗人提到“荐成成不知,告璜璜不嗔”,意指推荐的人才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而告诫的人也未被采纳,暗示了人才的埋没和忽视。

接着,诗人批评当政者“克也与国论,此国尚有人”,指出虽然有才能的人存在,但他们并未得到充分的信任和任用。诗人进一步借东周失政导致晋国分裂的历史,强调了君主的重要性:“能令汝卜相,谁使汝为君。”如果君主明智,就能选拔出合适的宰相,反之则会导致国家动荡。

最后,诗人叹息“东周一失驭,全晋遂三分”,表达了对周朝衰落和晋国分裂的哀叹。他批评世人只关注晋国的混乱,却忽略了周家的困境,认为史官记录这些事件时应谨慎对待,因为这关系到伦理秩序的维护:“史官谨初命,千载伤彝伦。”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借古讽今,揭示了人才选拔、君主责任以及历史教训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国士行

漆为疠,炭为哑,彼国士,何为者?

赵家饮器智家头,一日事作千年仇。

报君仇,为君死。

斩仇之衣仇魄褫,臣身则亡心已矣。

形式: 乐府曲辞

昌国君

齐城下,即墨守。燕将代,昌国走。

卑辞累使招不归,臣心上有先王知。

先王知,心独苦。义君臣,邦父母。

当时誓死却齐封,更忍还兵向燕土。

终不似信要刘胥报楚。

形式: 乐府曲辞

树中饿

山深雪寒路坎坷,两死何如一生可。

桃才自信不如哀,君若有功何必我。

楚王好士得燕才,燕家未筑黄金台,当时周室何为哉?

吁嗟乎树中饿死安足惜,何似西山采薇食。

形式: 乐府曲辞

邯郸贾

邯郸奇货千金抵,阳翟贾儿双睥睨。

掌珠飞堕华阳宫,宫中老蚌光如虹。

关门不开玉符剖,秦人河山赵人手。

邯郸种玉玉不死,移向宫中生玉子。

长安宝气横九州,贾儿身贵封为侯。

匹夫怀璧尚不可,何怪贪儿死奇货。

形式: 乐府曲辞